在目前人们所生活的社会中,特别是在这个大部分人心中依旧留存着儒家思想的特定社会中,“学”这个字变得十分微妙。”学“,可以是学习,学校,学业有成,学渣,学霸,学神。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个字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给人感受上的变化。第一章,浅谈“学习观”。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这强调的无非就是两个字,勤与苦。很多故事也是听烂了的,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卷二),头悬梁(《汉书》),锥刺股(《战国策·秦策一》)。在你准备做小笔记稍后实施之前,我要先申明,这只是几个古代十分有名的案例,我很佩服这几位的精神,但并不推荐这种伤害自己身体健康的做法。再者说,现在可以那么发达也没有必要采取以上的手段来学习。要真正的了解中国文化首先要了解法家,儒家,与道家(这个如果各位感兴趣之后可以...)。言归正传,学习是人们一直以来都十分看重的。中华人民传统美德中就有一个是勤劳,勤奋好学在人们心中形象就异常高大了(两个重要的东西结合在了一起)。
家长普遍(绝对是有”与众不同”的家长,但是还需意识到大部分家长都是如此)认为,学习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是在社会站稳脚跟的唯一选择。作为一个学生,不可以“不务正业“,甚至除了学习以外什么都不需要想什么都不需要做。孩子们最先受到谁的影响呢,当然是养他的人(大部分是家长)。我认识的许多孩子都会在十三四岁开始(现在也可能提前了)产生疑惑,“我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将来应该干嘛”。因为学习是生活的全部重心,所以导致把学校里的学业看得过重。因为家长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会潜移默化的觉得学习好就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让父母失望(这个,应该可以算是一个事实吧。当然,是我主观的看法)。这种思想本身是不健康的,假设学习不好那岂不是天都塌了。但是学习好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家长会选择一个学习特别好但是生不如死的孩子,还是一个学习不好但是快快乐乐的孩子(首先,两个例子过于极端,不过这也是产生一个对比较效果。其次,我觉得肯定会有父母选择前者,毕竟不是所有人的人性都那么健全)。
抛出三个问题:1. 学习到底是什么?2. 什么是勤奋? 3. 学习和勤奋到底是什么关系?(感觉自己在给自己无限挖坑,这种感觉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