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
“孝”的最基本涵义是对父母的赡养,因为人由父母所生,又由父母养育和照顾而长大,所以儿女长大后必须自觉地赡养孝敬父母。
随着封建文化的发展,“孝”的内涵在不断的丰富,其外延也在不断的扩大,如从父母子女扩展到兄弟姐妹,再扩展到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等,并一直推到天下的长者,从而在传统中国社会形成一张伦理之网,成为人们处理各种家庭、亲属以及人际关系的价值标准。
作为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之一,“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为上,对培养塑造中国人的道德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对父母及血亲长辈的敬爱及由此引申出的尊老、博爱、礼让、节用等美德,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成长,让老人们在儿女的孝心中安度晚年,这就是以孝治家的精髓,这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重要的,宝贵的!
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家教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影响与前途,也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衰,甚至国家发展都与家教有密切联系,因为国家就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秉持以孝治家为本,无论家之贫富,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以孝治家的根本在于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传输给下一代,使他们少犯一些自己所犯过的错误,多学会一些处事为人的道理,明白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念,这样才有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而不会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