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石家庄一个比较偏远的村庄里,直到上完小学,城市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梦幻的地方,小时候爸爸经常去打工的地方就是石家庄、太原等一些地方,一年四季在家住不了几天,每当我想爸爸的时候就会问妈妈,石家庄在哪?我可不可以去那里找爸爸。然而没怎么出过几次远门的妈妈并不能给到我满意的回答,那时几十公里外的石家庄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符号。记得初三暑假那年,不安分的我缠着做包工头的舅舅带我去他在石家庄的工地上做暑期工,那时自认为吃过一些苦的我一定能抗住工地的工作。
初到石家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是如此眼花缭乱。第一次“城市生活”终因为年少体弱负担不了高强度的工地作业仅仅坚持了半个月,但这半个月的体验确在心中种下了城市种子,也在那一年成为向其他小伙伴炫耀的一种资本——收藏丰富博物馆、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动物园、藏书丰富的书店。这次经历对我我影响是深远的,它让我知道石家庄离自己不远,城市离自己不远,有些梦想也离自己不远。
自那以后的暑假成了我一年中最盼望的时间。
十六岁的青岛
第一次见识海滨,也仿佛是第一次认识城市。人们如此的休闲惬意,这里没有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似我们顶着烈日唱着《水手》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晚上十点钟,在这里称之为半夜,然而在乡村大概已经算深夜了吧,城市的街道依旧灯火通明,人群依旧熙熙攘攘,走在路上不再是漆黑一片甚至需要自己吹着口哨壮胆。十六岁,也许还看不到梦想,也许也看不到前方,但我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一座城。
十七岁的北京
那个从前只能在电视课本上看到的建筑,我站在天安门前,行走在故宫里没有兴奋与激动,也没有感受到变革与历史的沧桑。那年是2008,世界都能感觉到中国的日益强大,然而繁华的北京城仿佛和我不属于同一个世界。那年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歌声中昼夜不停风雨无阻加班,还记得当时下雨时加班差点被钢筋切割机切断手指。也许每片繁华背后都有许多落寞,但那时十七岁的我是离世界,也是离现实最近的一次。
十八岁的天津
又是一座港口城市,没有了好奇,没有了贪玩,十八岁了,依然迷茫者。连续上了十天班,突然的休息不知道去哪里,也不愿窝在群宿的板房中。浑浑噩噩的走在街头,鬼使神差的上了城轨,绕着整个天津城区转,一圈两圈,三圈四圈,直到睡完一觉,直到饿了才下车。然而已经不再像儿时那般,画完圈圈,圈圈里的东西就属于你。我在画圈,我却不在圈中,我在城中,这座城却不属于我。
二十几岁——心中的城
人不是随着年龄长大,而是随着经历长大。我曾经费解的我走过这么多的城市,却没找到属于自己的城。慢慢的我明白了,《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如果你驯养我,那我的生命就充满阳光,你的脚步声会变得跟其他人的不一样。其他人的脚步声会让我迅速躲到地底下,而你的脚步声则会像音乐一样,把我召唤出洞穴。同样如果爱上一座城、驯养一座城,那就需要和这座城产生羁绊,而最好的羁绊就是城中的人,年少的几年中我之所以没有与经历的几座城产生情节是因为和我一起进城的都是城市的流浪者。慢慢的,长大了,一些亲朋好友在这些城中定居,那我每次路过也会驻足,也会慢慢的爱上它,因为这里有我的朋友。而我也找到了我心中的城,那里承载着我最大的羁绊——生我养我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