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半个月,我保持了1000字的日更,然而我发现这样其实很痛苦。于是我暂停了日更,按照自己的心意和节奏写东西。
通过反省,我发现自己经常容易在感受到外界压力之后陷入勉强自己的状态中无法自拔,然后极有可能在这种莫名的压力下放弃。我在这样的状态中感到非常痛苦。
一件事情到底要不要做?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经常碰到这样的选择瓶颈。每当这种情况就会有两个小人在我身体里打架,一个小人说我想这样,另一个小人说我想那样。而我总会习惯性地作为一个家长的身份去判断其中一个小孩是错的,另一个小孩是对的。但是这样的判断对错想法反而让我更加痛苦,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不开心。
“我想休息”和“我要工作”,这是最常见的两个小人,一个叫“现在去玩儿”,一个叫“先苦后甜”。而万事开头难的规矩总让“现在去玩儿”占了上风,把“先苦后甜”带跑偏一起玩去了。于是我陷入深深自责,觉得“现在去玩儿”做错了。其实哪有什么对错,只不过当时脑子不清醒,一时冲动没考虑周全,导致选了其实不想要的东西而已!
所以保证每一次“开头难”做出清醒决定就好。
也恰恰都怪万事开头难!所有任务在一开始总是最艰巨的,一鼓作气熬过去就好了,道理都明白,但是古人诚不我欺,做起来真的难!许多人死在一开始和黎明前,就是因为过程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每一次“开头”。
但正是因为难,所以每一次“开头”也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慢下来,不去关注对错,不去在乎结果,只投入每一次过程。慢下来,给自己时间,耐心,信心。慢下来,看清楚,再走。
记得有两次“演讲”的场合让我印象深刻。这两次当众发言都是相当重要的职业场合。而这两次的共同点就是,我很幸运的在发言一开始就受到来自人群最中央的“一把手”的鼓励。他们亲切温暖地看着我,并冲我点头微笑。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突然一点都不紧张了,表达也由一开始不适应的慌乱慢慢稳定了下来,心态上从“交差”和“表现”转变成了“分享”和“展示”,关注点从别人的反应和后果回到了自己和过程本身。是的,我受到了鼓励,开始相信自己。这种相信,成为了关键时刻的那一把力。
很多时候,拖延,沮丧,放弃正是因为缺少关键时刻的那一把力。这把力,其实也可以自己给自己——这就是“慢慢来”的力量。
紧张的时候,难以选择的时候,或者任何沮丧的时候,都要慢慢来。把速度放慢,等一等自己。只有慢下来,才能更专注自己,弄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想要什么,才能走的更坚定。走的快了容易分心,弄丢初心,于是意志一旦崩塌就又会回到恶性循环。因此,宁愿慢慢来,在每一次“开头难”中坚定每一步,守住初心,也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得不偿失。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除了人生终点,其他所有事情都只是一个过程。别忘了不仅“开头难”,还有“万事”在等着我们,让我们深吸一口气,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