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书,写作水平却没有提升,其中一个原因词汇量没有增加。
一个词汇贫乏的孩子,在文字阅读时是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的,在表达时,不但用词捉襟见肘,文章也很难丰富而饱满。
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想象、批判、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等高级思维活动才可能发生。
一.生活中的提醒。
九岁以前的孩子,用下列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对词语的关注,丰富孩子的词汇。
1.有意识的让孩子与很多人谈话。就算有再多的语词,如果不去使用,就无法变成自己的,要不断的重复使用,并汲取新的词语,才能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词语。
2.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用话语来指示。
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尽量用准确的语言去表示,而不用手去指示。
例如,可以说:“请你把房间地板上的绿色的扫帚拿过来。”而不要指着扫帚,说:“拿过来。”
3.边散步边聊天。
在聊天过程中,父母可以随时修正孩子话语中错误的词语。
4.玩词语游戏。
比如词语接龙,句子接龙,亲子造句什么的都可以。
5.给孩子大声读书。
读的时候,最好两人共同看着书,关键的句子速度可以放慢,用语气的变化来强调以引起孩子的注意。
二、用荧光笔提前标注。
很多大人要求孩子摘录好词好句,但这种要求完全是用权威的方式实施的,容易受到孩子的抵触。
还有一种可能会取得相似效果的替代方法,就是把一些好词好句标注出来。家长提前把书看一遍,然后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用记号笔标注出来,这样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就会关注。如果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较高,这种效果会更好。
三.像临摹一样背临文章。
什么是背临文章?就是事先看一遍文章(不能太长),然后默写这篇文章,尽可能的使用原文的词语,实在想不起来时,再用自己的句子。
持续这样练习,或许会培养起孩子对词语的敏感。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被作者的叙事方式所影响,在默写过程中也容易凭记忆使用相同的句式和词语。
四. 大声读出来。
大声读的好处挺多。
首先,是帮助理解和记忆,小学生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阅读困难,或者会念文字,但是不怎么能理解。朗读则是一种调动耳、目、嘴、脑等多种感官的活跃的全身运动,可以以帮助孩子加快理解,也会使它的记忆更持久。(据测算,默读时所需的记忆强度是朗读时的整整两倍)。
其次,大声读比默读速度明显降下来,词句在孩子脑海里停留的时间更长,这样的读,这样的听,会让孩子慢慢认识到粗读和细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让孩子领会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词汇丰富的读者。
可以让孩子大声读自己的文章,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自己句子和词语的不当之处。
五.成为孩子文章的“句子迷”。
我孩子嘴里蹦出一个好词好句,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词句很工整地抄到黑板的左半边,让全班同学一起把这些词句读一遍。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主主动提升自己文章中句子的品味。
六.像作家一样阅读和写作。
所谓像作家一样阅读,就是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但要弄清他写了什么,更要了解它是怎么写的,还要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