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觉得没有什么题材可更文,不巧看到简友一篇读后感,是关于李娟的一篇文章叫《阿勒泰的角落》,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5年前的那次北疆之行。这个作者的书我也看过一本叫《冬牧场》,就是那个秋天去阿勒泰旅游的时候一个团友推荐的,当即下载到电子书里,一路兴致盎然地边旅行,边阅读,有了那本书的索引,对当地的了解立体了很多。
作者李娟是个从小居住在阿勒泰地区的汉人,阿勒泰位于新疆北端,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地区,风景极致美丽,可是气候寒冷,冬季很长,通常国庆前后就开始下雪了。李娟更是住在阿勒泰的边远乡村,周围住的大多是仍旧过着相对原始生活的哈萨克牧民。
《冬牧场》记录着她与一家牧民共同生活四个月,在寒冷的冬季赶羊群迁徙到冬牧场,与他们一同吃住、劳动,记录了牧民各种艰辛的荒野生活和可爱的日常点滴,虽然全文都是碎碎念式的琐事,但读起来没有一点流水账的感觉,文字十分细腻、生动,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想想文字可能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吧,多棱角、多层次、多尺度地去观看世界,记录生活的丰富性,即使那里并没去过,即使那里的人也没机会接触,但是文章里的描写能让人感受到当地的温度,当地的色彩,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那些人的各种喜怒哀乐。
作为一个游客,本来只是当地生活的一个侵入者,拍拍照片,感叹一下大好河山,甚至不清楚当地人吃什么,喝什么,也不清楚他们的孩子上不上学,可是因为有了李娟的文字,我们了解了当地人的生活场景,窥见了他们的所思所想,知道了他们的传统和信仰,还因此体会到世界的多样性,外面的世界并不总是按我们以为的逻辑在运转。
想起那次去到叫禾木的村子,遇到那个带我们走路的魁梧的哈萨克族大哥,简单而乐观,想象他应该也经历过《冬牧场》里描述的那种寒冷冬季把羊群赶进地窝子的生活吧,也曾一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劳作,共同取暖,共同克服着各种生活困难吧。眼里的他不再只是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流畅的少数民族,而是和我们一样,希望生活越过越好的普通人,一个善良、风趣、有担当的哈萨克族男人。
真喜欢有李娟这样的作者,能够不惧辛苦地去体验我们一般人不可能去体验的生活,用美好而纯粹的文字记录着那些我们不曾注意的少数人,还有不错的文字能力描写那些与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不正是那种有着宝藏般价值的文学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