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号的银行还款日,记得的时候没钱还,想起来分期的时候已经逾期不可分期。最后还是蹭爹蹭妈蹭男朋友的才勉强还债,当时的感觉,极为紧张、痛恨、难过、自责、慌张、窘迫。
不过这些都是活该,花钱一时爽,无节制地刷信用卡,刷花呗,打着奖励自己完成自律小任务的旗号,买了很多非必需品。刚刚早起坐在桌前,算了一下自己接下来两个月的收支状况。不由觉得自己很可怕,一是自己的消费水平确实可怕,二是过日子的财务理念畸形得很,三是自己好了伤疤忘了疼—生活拮据异常的八月也才过去一个月而已啊。
本来我是要写发生这种窘迫的还债事件的原因,什么没按时发工资啦,买的东西都有用啊,不实用的起码也让自己开心啊。但是,敲字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又在找理由了。
有一个朋友,他的消费观念是:从不透支,只有手里留着一定的生活保障现金,才会花钱。这跟我截然不同,这两年自从频繁地用信用卡,我已经很久没有过账面现金了,这个月的工资永远是拿去还上个月的信用卡。买东西的时候很会安慰自己,“开心最重要”,“买了这件明天就好好努力”,“要一步到位买个贵但是好的东西”,“打折的东西和不要钱有什么区别”……
翻了自己的小账本,这个月最实用的花费是以下几项: 在最便宜的食堂吃的500元伙食费、代步电动车2800元、眼镜380元、医院300元、教师节礼物200元、生活杂物200元、微课99元。
其它的浪费项包括:不健康的零食小吃、多余的衣服饰品、一时嘴馋吃的油腻大餐、取悦自己不过两天的美发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纯棉个人用品……
所有消费时候带给我的那些开心、小确幸、让我觉得用了美发梳就不会再掉头发、觉得一次屯一年的擦脸纸更优惠、觉得吃了会幸福死的“大餐”、觉得穿了会舒服的衣服们,都在月底变成了一个个恶魔,没有开心和幸福,只有恐慌和后悔,掉更多的头发,以及,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认识到这些浪费项并不是很完美的心理落差,吃撑就后悔的油腻大餐。
真真是,花钱的愉悦撑不过1天,肆意消费的后果持续数月啊。
某种程度上,感谢英语培训机构凑不要脸的分期贷付款,让我提前把自己两年的零花钱约束一下,不至于最后一滴不剩。
写这行字的时候已经是十一长假的小尾巴,这行字以前的字写在十一长假的开始。当时,写到语无伦次的时候停下来玩手机,惊喜地发现发工资了,顿时心情天翻地覆,还反思什么,赶紧嗨起来啊,还了各家的欠账,还剩一千五,竟然手痒痒开始买买买,果真是散财童子,留不住钱。
呵,我算是看清我自己了。没钱的时候矫情,有钱的时候更矫情。觉得这个东西也得换,那个东西也得用好的。问题是,能力不到位的前提下,盲目给自己消费升级,真的不是作吗?真的会开心吗?
我已经坚持早上六点起床一个月了,最初的几天完全是被自己强势鼓励起来的,但是现在我完全不需要,想到早起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我就自愿自觉得爬起来了。自律,让我得到更多得资源。其实呢,衣服够穿够干净就好,吃的健康就好,东西够用就好,书够看就行。买那么多,自己也不一定能承受得住。所谓自律,就是有强大的意志力,能够坚持到克服自己冲动的欲望,然后用宝贵的资源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