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认为,荆轲是位刺客。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离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就是荆轲离开燕国,准备去刺杀秦始王前的心理写照。
然而,《历史的赌局:《史记》教你「一手烂牌也能赢」的江湖潜规则》作者扶栏客重新解读《史记.刺客列传》,点出早年的荆轲丝毫没有亡命杀手的影子,反而更像是四处游学、寻找真理与进步的知识份子。他好学、上进、守信、重情义,但也是因为这样的个性,让他赔上了性命。
用错方法拒绝,会让人误以为你想答应
当时,燕王为了争取秦国的支持,将秦始皇羸政的儿时玩伴燕太子丹送到秦国抵押。但由于羸政已登上王位,不仅掌握强大的军队,还肩负着统一天下的历史重任。他不但无心理会太子丹,反而展现了帝王的冷酷,让自尊心高的太子丹受到刺激,觉得被人看不起。
太子丹因而负气逃回燕国,咽不下这口气,一直想找机会报仇。不过,燕国太小,就算倾尽全力也不足以与秦国抗衡,所以他只能以非正规手段实现心愿:刺杀秦王。
原先,太子丹找上高人田光,但当时田光年事已高,不适合执行任务,他引介荆轲给太子丹。听完计画,荆轲其实知道自己不是太子丹想要的人选,因为绑架、杀人不是他追求的,更不是他擅长的。
然而,这在田光的预料之中,他知道要成大事不只是要靠激情和能力,更需要决心,他决定把自己的生命残值转化成决心,送给荆轲。「欲自杀以激荆卿」,司马迁在史记中为田光的自杀下了注解。
荆轲如今进退两难,他先是说自己能力不足,恐无法担任如此重要的国家大事,但他并没有像田光一样推荐其他人选,太子丹便以为他只是谦虚,于是更勤奋地说服荆轲。经过一番推让,荆轲终于答应了。
意气用事,枉费一条生命
当时,秦始皇重金悬赏樊于期的人头,荆轲认为只要拿到樊于期的人头,加上燕国地图,就有机会求见秦王,并刺杀他。不过,樊于期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投奔燕太子丹,太子丹不愿亲自下手拿下他的人头。
荆轲也不想动手杀人,他向樊于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樊于期的人头去换取秦始皇的,再接近、绑架或谋杀他,如果成功,不仅可以化解燕国的生存危机,也可以帮樊于期报仇。自从知道自己的亲人全都被秦始皇杀害的消息,樊于期其实生不如死,因此他听了荆轲的建议,不仅亲自了结生命,也把人头留给了荆轲。
为了提高荆轲刺杀秦王的成功率,太子丹为荆轲找了一个助手:秦舞阳,他在13岁就杀过人,是一个气势逼人的少年。但荆轲心中其实早有人选,只是《史记》并未明确记载,因为在等待对方的同时,太子丹已等不及,开始怀疑荆轲是否真的要执行这个有去无回的任务了。
于是,他向荆轲说,如果他不想去,可以派秦舞阳去。自尊心强大的荆轲可以容忍别人冒犯和挑战他,却不能容忍别人怀疑他的诚信与人品,「我之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朋友一同覆命,既然太子嫌我们动身晚,我就辞别了。 」
我们都知道,最后刺杀秦王的任务,是失败了。然而,这一切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关于职场的启示。
小故事,大启示
1. 学会拒绝
面对自己不擅长,或无法胜任的要求,要学会拒绝。但在拒绝时,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比如推荐其他人选,或是强调自己的专长,只能帮上什么忙,其他的就交由别人。如此一来,不仅能让事件进行的更顺利,也能让所有人各司其职,贡献一己之长。
从上面的故事看来,荆轲其实善于打动人心,所以派他去说服别人是正确的决定,但要求他去刺杀他人,就不一定了。
2. 不要意气用事
职场上,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语调侃而受影响,后退一步想,其实这些都不是些大不了的事。如果我们能学会不为小事烦恼,用更宽容的态度看待事件,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回报。就像荆轲,如果不意气用事,等待朋友的到来,或许史实会因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