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中第一个出场的少年是一个秃子,本名路鹤,但大家叫他秃鹤。在三年级之前,秃鹤是不在意这个不足的。因为他的秃头太好看了,大家伙都忍不住去摸一下,于是秃鹤还借助秃头换取了不少好玩意。但是,三年级后,秃鹤的秃头就碰不得了,谁敢摸一下,简直是要了他的命。为什么秃鹤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我以为是因为秃鹤到了青春期,身心的不协调发展,使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困难。生理的不完美让他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他从拒绝被摸、到不想上学、到用生姜治秃,最后选择带帽子上学的过程,凸显了他从消极向积极的转变,他努力的想要融入群体,有着缺陷的秃鹤不想与他人不同,因此他努力掩饰自己的不足。本来,如果周围人抱有宽容的态度,慢慢地秃鹤也就走过这道心坎了,可惜桑桑等几个小调皮的捣蛋,让秃鹤没有痊愈的伤口又流了一地的血。他一下转入叛逆,干脆破罐子破摔,我是秃头我光荣起来。
可是这时的蒋一轮不让秃鹤参加汇操表演的行为,又一次捅了马蜂窝。既然你们歧视我,那我就破坏你们最看重的东西。汇操表演上,秃鹤的“精彩”表现,成功地让油麻地小学丢掉了荣誉。这下子秃鹤终于满足了吗?并没有,报复的短暂快感过后,秃鹤发现自己被群体漠视了。他成功地把自己推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此时,秃鹤才意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期望大家重视他,他想得到应有的尊重。
幸好,很快将功赎罪的机会来了。文艺表演上的戏剧需要一个秃子,在原演员退出后,秃鹤努力争取到了这个角色。他非常投入到表演中去,一个人努力地刻苦地练习着。原文中这样写到:
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地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最后,秃鹤成功了,所有人为他的精彩所打动,没有人在意他的秃头,只为他的投入而感动。演出结束后秃鹤哭了,哭得肝肠寸断。我想,他一定是明白了,生理有缺陷并没有关系,只要你努力、勤奋,你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秃鹤的青春期危机终于顺利地渡过,他的自卑就是他成长的动力!故事中的秃鹤走出了他的困境,那么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秃鹤们呢?我想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们换位思考,多从青春期孩子的需求的角度处理问题,给他们应有的善意和宽容。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秃鹤这样顺利地走出自卑,鼓励与包容是最好的方式!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