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设计基本原理
什么是AOP(即面向切面编程)?
通常面向对象的程序,代码都是按照时间序列纵向展开的,而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即都是以方法调用作为基本执行单位展开的。将方法调用当做一个连接点,那么由连接点串起来的程序执行流就是整个程序的执行过程。
AOP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整个程序的,AOP将每一个方法调用,即连接点作为编程的入口,针对方法调用进行编程。从执行的逻辑上来看,相当于在之前纵向的按照时间轴执行的程序横向切入。相当于将之前的程序横向切割成若干的面,即Aspect每个面被称为切面。
所以,根据我的理解,AOP本质上是针对方法调用的编程思路。
既然AOP是针对切面进行的编程的,那么,你需要选择哪些切面(即 连接点Joint Point)作为你的编程对象呢?
因为切面本质上是每一个方法调用,选择切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方法的过程。那么,被选择的切面(Aspect)在AOP术语里被称为切入点(Point Cut). 切入点实际上也是从所有的连接点(Join point)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连接点的过程。
代理模式的引入:
加入了代理模式的Java程序执行流,使得所有的方法调用都经过了代理对象。对于Spring AOP框架而言,它负责控制着真个容器内部的代理对象。当我们调用了某一个实例对象的任何一个非final的public方法时,整个Spring框架都会知晓。
此时的SpringAOP框架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一个上帝的角色:它知道你在这个框架内所做的任何操作,你对每一个实例对象的非final的public方法调用都可以被框架察觉到!
既然Spring代理层可以察觉到你所做的每一次对实例对象的方法调用,那么,Spring就有机会在这个代理的过程中插入Spring的自己的业务代码。
Spring AOP的工作原理
为了降低我们对Spring的AOP的理解难度,我在这里将代理角色的职能进行了简化,方便大家理解。(注意:真实的Spring AOP的proxy角色扮演的只能比这复杂的多,这里只是简化,方便大家理解,请不要先入为主)代理模式的代理角色最起码要考虑三个阶段:
1.在调用真正对象的方法之前,应该需要做什么?
2.在调用真正对象的方法过程中,如果抛出了异常,需要做什么?
3.在调用真正对象的方法后,返回了结果了,需要做什么?
AOP对这个方法调用的编程,就是针对这三个阶段插入自己的业务代码。
现在我们假设当前RealSubject这个角色的类是org.luanlouis.springlearning.aop.FooService,当前这个连接点对应的方法签名是:public void foo()。那么上述的代理对象的三个阶段将会有以下的处理逻辑:
1.在调用真正对象的方法之前,
proxy会告诉Spring AOP: "我将要调用类org.luanlouis.springlearning.aop.FooService的public void foo(),在调用之前,你有什么处理建议吗?";
Spring AOP这时根据proxy提供的类名和方法签名,然后拿这些信息尝试匹配是否在其感兴趣的切入点内,如果在感兴趣的切入点内,Spring AOP会返回MethodBeforeAdvice处理建议,告诉proxy应该执行的操作;
2.在调用真正对象的方法过程中,如果抛出了异常,需要做什么?
proxy告诉Spring AOP: “我调用类org.luanlouis.springlearning.aop.FooService的public void foo()过程中抛出了异常,你有什么处理建议?”
Spring AOP根据proxy提供的类型和方法签名,确定了在其感兴趣的切入点内,则返回相应的处理建议ThrowsAdvice,告诉proxy这个时期应该采取的操作。
3.在调用真正对象的方法后,返回了结果了,需要做什么?
proxy告诉Spring AOP:"我调用类org.luanlouis.springlearning.aop.FooService的public void foo()结束了,并返回了结果你现在有什么处理建议?";
Spring AOP根据proxy提供的类型名和方法签名,确定了在其感兴趣的切入点内,则返回AfterReturingAdivce处理建议,proxy得到这个处理建议,然后执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