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写得甚为细腻,仿佛这食物就在眼前,又飘着丝丝乡愁。于是很自然地想到,留学法国的时候,我们吃些什么?刚到法国那会儿,国内的朋友总是特别关切地问道:“你在法国还吃得习惯吗?”“你平时都吃些什么呀?”“你是自己做饭,还是在外面吃呀?”今天借着这股乡愁,我就来谈谈留学法国时种种食物的味道吧!
第一道我想说的是法棍。有人说法棍很硬,那确实是很硬,但是法棍也非常香,非常有嚼劲,尤其刚刚出炉的法棍,那香味可谓绕梁三尺。法国的三明治也很有趣,它经常夹在法棍里面,而不是我们常见的切片面包,这可能和subway异曲同工,但是它更耐嚼。法棍或者法棍三明治倒也不是一开始就能适应,但是某一天适应了,似乎就离不开了,好久不吃,牙齿都有些觉得寂寞。
其次我想说的是甜品。这个种类似乎有点大,但无奈法国的甜品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写到这里,脑海里已经浮现了各类蛋糕、酸奶、冰激凌等,还有法国鼎鼎有名的马卡龙。法国的酸奶种类很是齐全,还有很多布丁、果泥,这些在日常的超市就可以买到,非常之便利。我记得有次朋友发现了一款很好吃的甜品,用她的话说“这么好吃的东西,还这么便宜,超市就可以买到,真的是要我的命啊!”所以吃甜品这个习惯就此慢慢养成,正餐之后总是要来点甜的,方能解馋。
再来说到酒类。法国是葡萄酒大国,红酒、白酒、香槟……应有尽有。酒哪里都可以买到,法国的葡萄酒便宜,品质也高,自然成为日常餐饮的必备。喝酒在于尽兴,在于享受,而非一定要彼此拼个酒量高低,当然那或许也是另一种尽兴。塞纳河畔水位低的时候,总是有不少年轻人在河两岸聊天喝酒,非常之惬意。跨年之际,庆祝之时,法国人总是要开一瓶香槟,香槟那充满劲头的气泡,也是让人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关于酒,我还想说说干邑。干邑亦是法国的特色,可惜推广做得没有香槟好,就没有如此大众化。干邑酒烈,回味浓郁,适合用来饭后消化,也适合与朋友把酒言谈。
既然谈到了饮品,不妨再来谈谈咖啡。咖啡哪里都可以喝,但法国人钟爱小杯的浓缩咖啡,总喜欢在饭后来上一杯,久而久之,也就入乡随俗。当然,也有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这也是稀松平常之事。餐馆里的服务生也会默认你所点的就是浓缩咖啡,初来乍到的游客,总是会闹出不少误会,对着苦哈哈的咖啡只摇头。
再来说到蔬菜,尤其是绿色菜,总觉得品种少了些,大概也是对法国本土的蔬菜不了解。细想一下,平日吃得比较多的,大概是西兰花、菠菜、芹菜、芝麻菜、生菜……我对上海的青菜极其怀念。北方人把绿色的菜都统称为“青菜”,上海的青菜,北方人称之为“上海青”,也就中国超市里可以买到,价格又贵得很,三四欧也就只能炒出一小盘。至于荠菜、草头之类,基本也只能想想了。芝麻菜的味道和荠菜有点接近,也就只能望梅止渴了。
蔬果不分家,说到法国的水果,我脑海中总是想着各类葡萄、车厘子、草莓、桑葚……这些在法国价格都非常公道。有时赶上集市,用一次性杯子装整整一杯车厘子,一共才两欧,果汁饱满,吃上几口,感觉整个口腔都水润了。作为葡萄酒大国,葡萄也自然是丰富,而最开怀的吃法,可能就是在葡萄园里边摘果子,边径直往嘴里送最为畅快了。
再谈几样我特别钟爱的食物,比如小馄饨、小笼,这在法国都很难吃到正宗的,尤其是小馄饨。也去中国餐馆光顾过几次,但是端上来的小馄饨,总是和家乡的样子差距甚远,皮子都耷拉着,味道就更指望不上了。每逢回国,我第一顿总是狠命地吃馄饨,经常两碗吃好才刚刚回过神来。而对我这个南方人而言,来到法国,却尝到了正宗的饺子。可能饺子在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了,好多北方同学都是从面粉开始擀皮,再自己亲自调馅,馅肉饱满,包法也多种多样。中华美食真是妙不可言!
在法国读书的时候,为了图方便,吃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面条了,意面也是其中之一。一开始,我常跑去中超买中国面条,后来越来越懒,觉得意面也可以接受。意面到处都买得到,价格低廉,做法也是多种多样,有时就用这西式面条,来个中式做法了。后来在法国超市里看到蛋黄面,也非常不错,软软的,有家乡的味道。学法语的时候,有位老师说,他在巴黎最穷苦的时候,吃了一个月的意面,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后来,自己竟然还破了纪录,一来的确不富裕,二来还是懒,面条多方便。
最后谈一个神物:老干妈!老干妈一直很红火,但是没有到法国之前,还真不知道都已经走红国际了,大概也是全中国吃辣的人太多,一瓶老干妈,多少思乡情。我又想到自己懒到极致的时候,总是把意面和老干妈拌在一起,凑合一顿,简直是神作!
出国的时候,家里总是很担心会吃得不好,其实留学的日子,自己下厨、或者和朋友聚餐,点点滴滴都无比愉快。中国同学聚餐最爱吃得可能就是火锅了,方便又温暖。任何节日,一群人聚在一起,总是觉得暖洋洋的。故乡的食物,总是在心底升起暖暖的思乡情。留学的生活,偶有滋润,离人们遐想中的法国美食,总还是有些距离。然而平凡中有一些浪漫,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