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被称为诺贝尔文学奖“陪跑王”,虽然几次提名都最终落空,但是不妨碍人们对他作品的喜爱。除了《挪威的森林》等小说外,《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他最受人们喜欢的散文集之一。这本书出版于2009年,记录了他25年长跑的心得,探讨了长跑对于他写作和人生的意义。
在人们印象中,一位作家常常是作息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太健康的,而村上春树在1982年的秋天决定开始跑步,那一年他33岁。从此以后,他早睡早起,几乎每天坚持跑10公里,每个星期跑6天休1天,每年至少跑1次马拉松。如今他70岁,已经持续跑了37年了。他在跑步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连续37年跑马拉松,包括至少6次波士顿马拉松以及3次纽约马拉松。
全马PB3小时27分(1991年在纽约)
完成过100公里超级马拉松。
……
跑步对村上春树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
他这么多年坚持跑步的动力是什么?
跑步和他的写作甚至人生又有什么关联呢?
村上认为跑步对于他的人生极其重要,没有跑步就没有他现在的成就:“假如当初我改行做小说家的时候,没有痛下决心开始长跑,我的作品恐怕跟现在写出来的东西有很大不同”,“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健康励志书,倡导大家都去跑步;也不是一本讲述跑步技巧和方法的书,村上春树觉得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一种自问自答,“对我个人而言,坚持跑步究竟有何意味”,甚至村上春树认为“诚实地书写跑步,某种程度也就是诚实地书写我这个人。
2.
村上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减肥,“刚刚成为作家的那几年,我吸烟吸得很凶,差不多一天要吸60支,借此来集中精力写作。吸烟让我的牙齿和手指甲都变黄了。33岁时,我决定戒烟,结果腰胯周围冒出不少赘肉。于是我开始跑步。在我看来跑步时最可行的减肥方式。”
之后,村上春树就一直坚持下来,“很认真地跑步”。他认为“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跑步恐怕是最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由于二十多年从不间断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大致朝着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
村上跑步不但是为了身体健康,更是为了精神健康。“跑步中含有一种我非常熟悉的东西。跑步时我身处宁静之地。”
对他来说,跑步是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宝贵时光。“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要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就行。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对他来说,跑步是一种精神需求,可以清除掉孤独感和生活中的负能量。“我必须不断地物理性地运动身体,有时甚至穷尽体力,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的非难时,或是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事与愿违时,我总是比平日跑得更远一些。跑长于平日的距离,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是个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从最深处的物理性地认识这一点。而且跑得距离长于平日,便是强化了自己的肉体,哪怕只是一点点。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着自己发好了。感到懊恼的话,就用那份懊恼来磨炼自己好了。”
对他来说,跑步可以用来抗衡写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村上春树认为写作会挖掘出人性中危险暗黑的一面,“如果想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就必须尽量健康”,“如果希望将写小说作为一种职业持之以恒,我们必须打造出一个能与这种危险的毒素对抗的免疫体系。……打造这种自我免疫体系并长期维持下去,必须拥有超乎寻常的能量,还得想方设法谋取这种能量。但除却我们的基础体力以外,何处能获取这种能量?”
他认为跑步是人生的隐喻,“跑步对我来说,不单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他认为大多数人跑步并不是为了长命百岁,而是为了增加生命的厚度,让人生更加生机勃勃。“我觉得因为希冀长命百岁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太多。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更满意。跑步无疑大有裨益。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更为有效地燃烧,哪怕只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
3.
在很多人心中,长跑是一种枯燥的运动,对身体和精神的耐力都要求很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个选手跑完马拉松全程呢?村上曾看过一个采访,一位马拉松选手跑步的时候会在脑中默念一个句子“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他认为“这句话简洁地归纳了马拉松比赛最重要的部分”,长跑其实是人们主动通过磨炼肉体来锻炼精神的一项运动。
在日复一日的跑步过程中,村上春树产生了一些心得和感悟。他认为:“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客观认知的东西来”。
首先,无论何事,既然决定了要坚持,就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他说:“忙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了。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我们常常喜欢订计划,比如每天学习英语,比如每天坚持锻炼,比如为了减肥少吃多动等,但我们常常半途而废,给自己的放弃找出无数的借口和理由。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应该不断打磨当时决定做这件事的那一点儿“初心”,哪怕和放弃的理由相比那点初心不过是“一丝半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其次,如果我们要长期做一件事,“节奏”非常重要。村上的经验是:在跑步过程中,跑者只有保持节奏才能持之以恒,“持之以恒,不乱节奏。这对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也不为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节奏,凭着三分钟热度,随心所欲的行动。比如我们常常是刚决定做一件事时,兴致勃勃,短期内倾注了所有的时间和热情,长期下来却很难持久。比如当我们决定要学英语时,开始的几天干劲十足,恨不得一次学习一两个小时,结果很难持续,倒不如先坚持每天学习15分钟;当我们决定要减肥时,开始的几天恨不得连饭都不吃,结果很快就报复性地暴饮暴食,倒不如先坚持晚饭少吃早吃;当我们决定要运动时,开始的时候往往去买很多装备,第一次运动就运动两个小时,恨不得一下子成为运动健将,结果没几天就腰酸腿疼放弃了,倒不如先坚持每天饭后散步半个小时;当我们决定要多读书时,我们买了kindle阅读器,恨不得一天读完一本书,结果过了一阵,kindle 就束之高阁,只是偶尔用来盖泡面,倒不如先做到每天坚持阅读十分钟。如果我们想坚持做好一件事,“节奏”的重要性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节奏对了,才能持之以恒。
再次,当人生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当我们痛苦不堪时,为了防止自己崩溃,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策略。比如村上春树在跑全长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时,最后的20公里非常难熬,他会做两件事,第一,努力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是一架无知无觉的机器,忽略所有的痛苦,这样才能坚持下来:“‘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须感觉,唯有向前奔跑’,我这样告诫自己,几乎一心一意地想着这几句话,坚持下来了。倘若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也许就会在途中因为苦痛而崩溃。……我本能地悟出,唯有如此,才是存活下去的唯一出路。”第二,他会告诫自己只专注于脚下。“我尽力将自己感知的世界限定得更为狭隘。我的目力所及,充其量是前方三米左右的地面,再往前的世界便一无所知。眼下我的世界,从此处起向前三米便告完结,更前面的事情无须去考虑。”
其实,我们的人生不就是如此吗?当遇到重要的崩溃打击时,只有把自己当做一个没有知觉的机器,继续前进,才不会崩溃放弃。特别是当困难太大,甚至看不清前路时,只有专注于脚下才是最好的选择。这真的是人生中一个很矛盾的现象,既要让精神脱离当下痛苦的境地,又要让我们的脚步不停继续向前。“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去眺望风景”,这正是人生的真谛。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提升自己的耐力和集中力。村上认为,日常的长跑训练不能停止超过2天,因为“身体是有记忆的,日日锻炼能够增强身体的耐受力,身体会记住这种锻炼的感觉”,而一旦停止,身体的耐力就会下降,就得重新开始训练。写作作为一项技能,也是如此。“每天必须不间断地写作,必须集中意识工作——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样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步者的体型是异曲同工的。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个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人生中大多数重要的能力都可以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获得,所欠缺的不过是持续行动罢了,比如写作能力、英语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表达能力,抵抗痛苦的能力、感受幸福的能力等等。
最后,不要看低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我们有时可能对自己每天做的事感到怀疑,每天学习十分钟英语,每个星期写一篇文章,每天散步半个小时,这些训练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似乎只是无意义的低级重复,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坚持做下去呢?村上说“在这些比比皆是的鸡零狗碎的尽头,我方才有今日”,“冷眼望去或俯瞰下去,这样的人生可能无常又无益,或者效率极低。那也无可奈何。就算这是往底上漏了个小孔的旧锅子里倒水般的虚妄行径,起码曾经努力过的事实会留存下来。不管有无效能,是否好看,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几乎是肉眼无法看见,然而用心灵可以感受到的。而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才获得。即便这是虚妄的行为,也绝不是愚蠢的行为。”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抓住人生中一闪而逝的领悟和机遇。村上成为小说家的经历非常传奇。他本来不是一名小说家,而是一间爵士乐酒吧的老板。但是在一个看球赛的下午,他突然决定要做一名小说家。“我可以具体说出下决心写小说的时刻,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点半前后。”村上春树在东京的神宫体育场里看棒球比赛,“当时阳光明媚,我正喝着啤酒。突然,养乐多燕子队的戴维·希尔顿击出了一记完美的好球。就在那个时刻我知道自己要写出一本小说来。”他至今仍记得自己做决定的那个瞬间:“球棒准确地击中了快速球,清脆的声音响彻球场……而我下决心‘对啦,写篇小说试试’,便是在这个瞬间。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晴朗的天空,刚刚恢复了绿色的草坪的触感,以及球棒发出的悦耳声响。在那一刻,有什么东西静静地从天空飘然落下,我明白无误地接住了它。”希望我们都可以认真地去聆听自己人生中的这份机遇,当它来临的时候,准确地接住它。
4.
很多人都很佩服村上春树,觉得他坚持长跑这么多年,很有毅力。但是村上春树却不赞成这种说法,他觉得所谓的坚持不过是因为自己喜欢跑步罢了,“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强弱并没有太大关联。我能够坚持跑二十年,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儿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就算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现在村上春树已经70岁了,仍在坚持跑步和写作,他的愿望是:
“假如有我的墓志铭,
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选择,
我愿意它是这么写的: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