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姆读书随笔”后,彻底颠覆了我以前对文学巨匠的认知观。
在毛姆的笔下,狄更斯、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沉溺于享乐,且负债累累还非得死撑着面子耍排场的自大的家伙。福楼拜、司汤达又是另一类的“丑陋”。
这些文学巨匠在小说中探讨、分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在生活中,自己却是那些丑陋人性弱点妥妥的实践者。
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简直可以用“渣”来形容了。他的品性和行为与他创造的艺术作品有着巨大的反差,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他就是自己艺术作品中典型的反面代表。
虽然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也没想到反差竟然这么的巨大,而且会出现在这些写出经典艺术之作的神级文学巨匠身上。
合上书本,有那么一刻,我觉得很不舒服。怎么会这样?不是“我手写我心”吗?他们即便不是完美的人,也不能成为狂妄自大、冷漠无情的无赖啊。
他们有的人甚至是嗜赌如命,骄奢放纵,荒淫无度的,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有好一阵子,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书了,有种想要丢弃书本跑步去的冲动。
“德不配位,德不配文”是如此的现实、如此的矛盾,但这些矛盾却不足以影响他们成为一代伟大的作家,这似乎又是一个矛盾。
再看毛姆是这么说的:“每当我们被他们的作品所倾倒时,并不会因为美妙作品和卑劣行为之间的矛盾而不快。”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矛盾,才给与了他们这么广阔丰饶的创作空间吧?那么我是不是也没有理由因为这个矛盾,而让自己心情不快了呢?
该欣赏的作品还是要继续欣赏,该倾倒折服的艺术还是要继续为之倾倒惊叹。至于这些巨匠级别的文学艺术家的卑劣行为,权且当做上帝赐予他们的独特之处吧,不然这些经典之作从哪而来呢?
当我把我合上书时那一刻的困惑说给朋友听时,朋友这样回复我:“文字是语言的固化,语言就有真有假,诺言与谎言的距离,一步之遥。”
嗯,用了我的诗《一步之遥》来解读回复我,有道理更有才,够聪明,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