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块的肉材被分解开来,剁成小块的猪排骨和羊蝎子,煮熟的猪羊头蹄,做好的大块烧肉,炸好的大肉丸子,装进大大小小的盆里,在闲房这个天然冰箱里摆了满满一炕,真实地显示着一家人充裕而丰富的美好年景。
处理好大宗肉材,就该炸麻花馓子和油豆腐了。人高臂长、力大劲猛的爸爸搬来一个半人多高的衣柜当作案板,仔仔细细地擦洗过好几遍,才放心地开始和面、揉团。大小孩子都绕着柜子转来转去,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地观看这一年一度的表演,那铿锵有力的节奏韵律和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难动作总让人脱离美食的现实,把拧麻花和馓子当作是技术甚至艺术来欣赏。拧麻花的面团必须大力揉按,才能让面更加有劲道,便于拉伸旋扭。揉好的面团切成一条一条的剂子靠边摆正排好,顺手拿过一个剂子,抓住两头稍稍拉长,放在面案上一边揉搓,一边摁捏,一根手指粗细的面绳就成形了。一手捏着面绳的两个头,一手掐住另一端把面扽展,猛地在面案上一墩,迅速把双手的面绳合在一起,同时用巧劲让面绳旋扭起来,轻巧地抓住下面一头顺势一扭,稍稍一顿,再轻轻捏住,把散头从编花的缝隙穿过来别好,一条麻花就诞生了。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面绳在案板上啪啪作响,在空中翻转旋扭,在手上穿梭飞腾,漂亮极了。
馓子就相对简单一些,把面团用刚劲揉好,切成三指宽的长条,用刀在中间划三四道,捏着两头稍一拉长就翻转打扭,将接头捏紧即可。根据家里人的口味需求,分配好面团,只见面粉飞扬,面绳翻转,不到一上午,麻花和馓子就摆满了柜盖、油布和盖帘,整整齐齐、端端正正、密密麻麻,白生生、顺溜溜、明晃晃,透着那么美,幽幽地散发着喜气。孩子们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帮忙把这些美美的点心放进油锅,炸出金黄酥脆、喷香可口的美味。锅里的胡麻油滑润而平静,一丝一缕的油香暗暗地飘来穿过鼻翼沁入后脑,随着油温升高,锅里开始油烟袅袅,一会儿,油面上泛起微微的波澜。小兄弟们在父母摇摇晃晃的目光下,抬起一盖帘的麻花或馓子,趔趄着来到了灶前。爸爸顾不得刚才还提在嗓子眼的心,忙忙地从孩子手中接过盖帘,一边夸奖一边嘱咐,“好,好了,真好!真棒!赶紧靠后,小心热油!”耳边只听见“嗞啦、哗”的响声,眼前就腾起一阵薄雾,迷蒙之中,麻花和馓子不断地下锅、出锅,妈妈也把早起切成小块的豆腐端过来,凑着热闹下到锅里,香气一阵一阵地翻滚,满屋都弥漫着足足的惊奇和喜悦。
这个时候的年味已经越来越浓了,腊月二十六、二十七这两天,各家就需要把鸡鸭等家禽杀好,褪毛、切块,把买的草鱼或带鱼一并收拾好。杀鸡宰鸭大概是小时候能见到的最令人震惊的活动了,跟大牲畜的宰杀不同的是,这些家禽是在自家院子里处理的。看着原本朝夕相见相遇,甚至亲手喂养的小可爱即将命丧刀下,就连刚才四处围堵瞎跑乱跳、拼命奔逃的鸡鸭时的那种兴奋和欢乐也都渐渐消退了。孩子们悄悄地退在一边,默默地蹲在那里,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只见妈妈将鸡翅膀反扭在身后用脚踩住,把脖子下的一撮毛提前揪下,用刀比划好猛地一拉,急忙把装了盐水的碗放在下面接血,一边接一边用筷子搅拌以免凝固。杀好的鸡鸭整个儿地用滚烫的开水泡在大盆里,充分烧烫浸泡之后,拔毛去黑、改刀剁块,留出一份中午改善伙食,其他的用不同的塑料袋装起来备用。手脚利索地把草鱼或带鱼去鳞,挖去肠肚,草鱼留整条,带鱼剁成小段。北方的冬天,零下十七八度都常见,天然保鲜,不管什么都准保坏不了。
下午开始择豆芽,掰开两个大陶土罐,里面早已经憋得满满的,绿豆芽舒展了长长的身子像是要争抢着探出罐子看看这个新鲜的世界,黄豆芽则是胖胖的身子顶着大大的脑袋懒懒地蜷起来挤作一堆。最后再给它们换一次水,淘洗一遍,一瓢又一瓢水从罐子口倒进去,听着清水滋滋地从上面漉渗下来,似乎能感觉到豆芽们吸饱了水而心满意足的欢呼声,那略微浑浊的水柱带着成长的气息从陶土罐底部的小孔里流泻而出,冲进下面准备好的盆里,特别有生活的画面感,又特别能引起温馨的感受。豆芽分别从陶土罐里掏出来,垒了高高的两大堆,小孩子喜滋滋地往地下放上一张小桌儿,飞快地捧两大捧豆芽,往豆芽上面浇半瓢水便于将皮和豆芽顺利地分开。妈妈欣慰地摸摸孩子们的头,稍稍夸奖后就带领大家开始投入了择豆芽的战斗。沾了水的皮很容易就和身子分开了,爸爸躺在炕上抽起一支烟,和妈妈谈论着除夕的菜谱,商量着年前最后的流程。孩子们一边新奇地挑拣豆芽皮,一边把手上的水甩向兄弟姐们,水滴欢快地飞舞着,落在兄弟姐妹们的脸上、身上,引得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落在身后的炉子上,发出滋滋的响声,活儿没干多少,小手指头却都泡得发白、发皱。
桌子上面择好的豆芽越堆越高,已经足够捞氽饭用了,灶上的水也已经烧开了。爸爸熄灭了手里的烟头,来到灶前,将豆芽下到锅里,在滚开的水里焯一下,捞到了盆里,再加上一些切得碎碎的冻豆腐放在一边备用。锅里继续烧水,水开下入半锅小米,等小米半熟的时候倒入豆芽和切好的冻豆腐碎块,水开翻身捞出装盆。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把捞好的氽饭拍成圆锥形,在堆尖上面放上一颗大红枣,这就是正月里每天早饭的粥,滚水下锅用来泡麻花和馓子吃的。随着过年前的准备工作完成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周详,年的韵味也就越来越浓郁,而除夕前需要做好的就只剩下蒸接神、祭神用的花馍和小馒头了。接神和祭神用的花馍、小馒头所需的数量可不少啊,每家粗略估计也得七八十个,再加上蒸点给孩子吃的面人儿、面虎什么的,总得蒸上六七笼。活面、醒面、揉面,一阵忙活,先揉上一些小馒头,比平时吃的馒头小不少,只有三分之一大小,小巧可爱。再揉搓一些小指粗细的面绳,放在面案上小心地从两头相向盘好,用筷子从中间一来,一个花馍就好了,曲线优美、花瓣分明,特别漂亮。有心的妈妈当然要给孩子捏几个面人儿、面虎,增添点花样既好玩又有祝福的意味。
看着热气腾腾的花馍、小馒头和面人儿、面虎,爸爸妈妈慢慢地长舒一口气,除夕前的准备工作终于结束了。孩子们正忙着给花馍、小馒头和面人儿、面虎点上红点,年的味道和喜庆一下子就散发开来。年,终于要来到了。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