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很多父母的沟通过程中,经常有父母反映与孩子的沟通问题,说什么孩子都不听,或者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点用都没有。
我其实在很早之前的文章中就分享过很多类似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但是之前的文章可能偏理论了点,有些父母不能很好的理解,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具体的实用技巧----拟人化。
什么是拟人化
所谓的拟人化,是指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我们经常看的各种动画片,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小猪佩奇》等等,都是拟人化的表现。
在生活总,我们会经常看到孩子对着布娃娃或者玩具自言自语,把它们看做是人,当做自己的朋友,这也是孩子对其它事物进行拟人化的表现。
为什么孩子会有拟人化的表现?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著名的心理大师----让·皮亚杰。
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致力于人们的认知发展研究,做了很多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发展的实验,比如三山实验、守恒实验、钟摆实验、对偶故事法等。他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而孩子的拟人化就属于前运算阶段,这阶段孩子的特点就是相信万物有灵。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期的儿童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缺乏必要的知识,对事物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和逻辑因果关系一无所知,他们以己度人,觉得世界的万物跟他一样,所以相信万物有灵。所以这时候的小孩子会在自己吃饭的时候,喂洋娃娃吃饭,认为洋娃娃不吃饭就会和自己一样饿。
而根据年龄段,4~6岁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活的东西,常把玩具当作活的伙伴,与它们游戏、交谈;6~7岁儿童把有生命的范围限制在能活动的事物。
所以,7岁以下的孩子在面对其它事物时,容易表现为拟人化。
如何运用“拟人化”
我们知道了孩子的这种“万物有灵”规律,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便可以利用“拟人化”,达到事半功倍教育孩子的效果。
1、利用拟人化处理孩子负面情绪。
如果孩子因为一些事情或事物,导致自己情绪不佳,脾气暴躁,我们便可以利用拟人化来疏导孩子的这种情绪。
比如你早上给孩子梳头,弄疼孩子了。
“是不是这个梳子把你弄疼了,我得好好审讯下这个小坏蛋,看看它怎么解释。”
然后抓住梳子,放在腿上。做出质询的姿态
“嘿,把我女儿弄疼的小家伙,看着我,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啊!你叫贝克啊。你刚才怎么把我女儿弄疼了呢?这么不小心?”然后拿起来,放到耳边,装作倾听
“什么?弄疼是因为我女儿的头发都纠缠到一块了,你弄不开,所以弄疼的。”
“那也不行,你这样做,我们莉莉以后还怎么梳头呢?你们梳子家族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怎么解决的?”
“什么?勤洗头?我们家莉莉最不喜欢洗头了。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什么,把头发剪掉,就不用梳头了?那怎么可以,再你问问你们梳子家族的其它成员。”
“什么?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洗头,别的小朋友都是勤洗头。那好吧。”
然后跟女儿说“贝克梳子说了,要想以后不被弄疼,只有勤洗头。”
……
拟人化时,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加进来,共同参予,这样孩子一会就不会哭了。
而且在拟人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被拟人化物品的角度传递一些教育理念、教育想法,更利于孩子的接受。
2、利用拟人化来管教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的直接命令、建议、告诫,孩子并不在意,他们可能当时听见了,但是转眼就忘的一干二净了,因为父母的话并没有触动孩子的内心,所以孩子记不住。
而利用拟人化,我们可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
比如给孩子买了一个足球,我们想教他在哪里玩,怎么玩。
当孩子准备出去踢球时,我们可以拿起足球,仔仔细细的观察它,然后把它放在耳边认真倾听。
于是孩子会好奇爸爸在做什么。
爸爸说:“这个足球跟我说话,我在听它说什么。”
“它在说什么呢?爸爸。”
“它说它叫足球小子,它不不想和你出去玩。”
“为什么呢?”
“我问问他,足球小子,为什么不能和我儿子出去玩?”把球重新放到耳边。
“它说,它怕被别人拿走,因为它很多小伙伴就是在玩的时候,小朋友不注意,把它们踢到窗户上,打破玻璃,所以被人拿走了。”
“额,那我保证我不会靠近窗户玩,这样可以吗?“
“它还说,它还怕你跑到河边,掉到河里;或者马路旁,被汽车压到。”
"爸爸,你跟它说,我保证不会这么做,我一定会照顾好它的。"
“好的,我相信我儿子,我跟足球说下。”然后重新拿起足球。
“足球小子,我向你保证,我儿子是非常有责任心的小朋友,它一定会说到做到,不带你去那些你害怕的地方去的。这样可以出去玩吗?”
“给你,它同意跟你出去玩了,它觉得你是个非常棒的小伙,想跟你一起玩。”
于是,孩子带足球出去玩的时候,就会非常小心了。这可比我们一直在孩子耳边仔细叮嘱,叨叨个没完效果要好的多。
利用拟人化管教孩子,不是与孩子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命令孩子,因此更利于孩子的接受。
3、用拟人化来激发孩子主动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孩子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拟人化的方法,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激发孩子的参予欲望。
周末,领着孩子逛公园,一会都走累了,孩子不想走了,就嚷着要我背着他。
我也很累,不想背他。
于是我从旁边捡起一个树枝给他,告诉他这是金箍棒,我是唐僧。“看到前面那个大石头了吗,去给师傅看看有没有妖怪,看仔细了,可别让妖怪把我抢走了。”
孩子一听,来精神了,拿起树枝就窜出去了,上蹿下跳的,做孙悟空状。
等我慢慢的走过去,孩子大喊“师傅,妖怪都让我打跑了。你快做下休息休息。”
于是,我又跟孩子演了一会戏。
这种情况下,除非孩子极度劳累,否则通过这种方式,一般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孩子不会抱怨,还会非常高兴。
总结
利用拟人化跟孩子沟通,可以减少沟通障碍,调动孩子积极性,从而让孩子积极配合。
拟人化的使用方法没有固定限制,只要孩子的年龄符合,任何场景下都可以使用,关键是要发挥家长的想象力,用孩子的思维来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