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翁帆相差54岁这对忘年恋,我有话说

提起杨振宁,让很多人津津乐道地不是他在物理学界的成就,而是与他小54岁的妻子翁帆这段忘年恋。


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走进了汕头市涉外婚姻登记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面对这场惊世脱俗的老少结合,有人祝福,有人质疑,更有人谩骂

这样的年龄差是被世俗所不能接受的。


当然,文化人的思想境界不是一般普通人可以理解的


作家三毛当年是个年轻的小姑娘,她因为喜欢艺术,小小年纪就喜欢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还想嫁给他做妻子,后来毕加索自杀了,三毛当然就没嫁成了。


杨教授与翁帆就是这样不被看好的两个人,却结为了夫妻,相濡以沫,已经平稳地走过了十八个年头。


试问下,在当今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有多少人的婚姻没有漫过七年之痒,就已经画上了句点,分道扬镳。



杨振宁自己表示:“翁帆是上天恩赐予他最后的礼物。”


他说:“青春不止和年纪有关,还和精神有关,我虽然岁数上已经是个耄耋老人,但精神上还是很年轻的。”


这也应该是翁帆觉得他有吸引力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翁帆嫁给杨振宁是为了钱,为了名利。


这个揣测有道理也无道理。以翁帆的优越条件找个中年成功有钱人,也是很容易的。


翁帆从小家庭条件优越,找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嫁了也是没问题的。


哪有嫁给杨教授就是为了钱这一说。


杨教授在物理学上的成就自不必说,他是最早拿诺奖的华人,与两弹元勋邓稼先博士是多年好友。


他曾经想方设法救邓稼先博士于危难中,由于核辐射的威力实在太惊人。


杨教授弄来未上市的抗癌药物,终究没有救回邓稼先的命。邓博士以肠癌不幸离世,很是惋惜!



杨教授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哲学家,他的博士阶段修的是哲学。


他与翁帆这样的年龄差在世人眼里是怪谈,但杨教授他不是普通人。


哲人把很多东西看得比普通人都通透。


我今天看了杨教授这一生的履历,花了好几个小时才看完,这也让我眼界大开,获益匪浅。


杨教授无疑是物理学界的天花板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7年杨振宁就拿到了第一个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在物理学上,一路专注研究,共获得大小奖项16项。


其中两个终身成就奖:

2006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2019年度求是奖“求是终身成就奖。”


当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战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杨振宁在美国华人界进行演讲,他发着高烧去唐人街演讲。


他站在他国的土地上,公开对自己的同胞演讲,明里暗里表达着他的爱国情怀,那颗中国心始终没有变。



他这样做,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很冒险的,美国也怕顶级人才流失,怕他做出对美国不利的事情来。


他的演讲在华人界引起了轰动,他帮助很多物理学华人才俊回中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很多人说杨振宁学成不归国,不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反而加入美国国籍,对他的这一选择愤愤不平。


在我(作者本人)看来也许在他国的土地上,能更好的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也未可知。


是他用演讲影响了很多华人回国,为中国的物理研究及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是他促进了中国学生去美国进行文化交流。


200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荣归故里,落叶归根。


回国之后他助力科教,在多个大学创建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和物理。


由他创建的理论物理研究室,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培养了多个博士。


当中有人当选院士,有人成为了大学副教授,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终身教职。


古稀之年的他东奔西走,亲自为研究所筹款,为了高薪聘请那些国际顶尖人才归国,为中国效力。

杨教授说:“款项到位了,我们就可以去美国把那些顶级人才请回来,他们在美国拿多少薪水,我们也同样给多少。”


就是这样一个享誉国际的物理学家,一个男人中的翘楚,吸引了年轻貌美的翁帆。


作为一个女人,我对女人当然比较了解,女孩子都是喜欢她崇拜的男孩子。


因为翁帆欣赏这样的杨教授。


有人直接问杨教授:“你与年龄相差54岁的翁帆结婚,你都不怕被人家小姑娘骗了?”


杨教授回答说:“我还觉得我年龄这么大,是我骗了人家小姑娘呢!”


82岁的杨振宁娶了28岁的翁帆无疑是幸运的。


十八年的时间,杨振宁出席各种场合,翁帆都陪伴在侧,对杨教授照顾有加。


一场脱离世俗的婚姻,从不被看好,到被大众接受,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杨教授的身体状况比较好,这的确离不开妻子翁帆这些年的细心照顾。


不管是陪伴,还是生活上,或者是两个高阶知识分子在精神上地交流。


这些对杨教授来说都是很幸福的。


那些空巢老人其实是很可怜的,很孤独的。


那么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杨教授的人生是很成功的,也不免有经历不容易的阶段,这些当然只有杨教授本人知道。


2008年1月,北京三联书店发行了杨振宁的一本新书《曙光集》。


他在前言中写道:“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国民族史上一个长夜,而他自己就成长于这个看似无止境的长夜中。”


他继续写道:“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但是天还没有亮。”


“我已老,看不到天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



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杨教授的心路历程和他的大格局


我认为杨教授应该希望中国能成长为像美国一样强大的世界强国,并且能与之抗衡。


最近的杨振宁在过完了他与国庆同一天的100岁生日后,不小心摔倒,造成脊柱骨裂,妻子翁帆细心照顾在侧。


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杨教授,也是闲不下来,还在兢兢业业的工作。


杨教授这样一个为国家的物理研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能娶到翁帆这样的小迷妹,并且随身照顾。


于私,这是杨振宁自己本人之幸。


于公,这是国家之幸,翁帆在照顾国家的重要人才


有人问翁帆为什么选择了杨教授?翁帆简单地回答说:“我只是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是的,我们小时候读教科书,书里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


世人大多数世俗,而我超凡脱俗。

走自己的路,让世人评说去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