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 孩子是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赢了”孩子则是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要想“赢得”孩子,要掌握好四个步骤:一,理解。二,同情(同情不是宽恕)。三,保持真诚、友善的态度。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可以在孩子没有想法时提一些建议,以达成共识为准)。
必须弄清楚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孩子是社会人。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当他们处于“求存”状态的时候(努力地想如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应该把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看作是孩子们的“求存模式”,而不能看作不良行为。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行为是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孩子对归属感特别重视,但他们没有清醒的意识和正确的方式。他们为了找到归属感而作出的努力很笨拙,其行为会惹人讨厌,越惹人讨厌他们就越是急迫地追求归属感,就越令人讨厌,成为恶性循环。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行为不当的孩子感受不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我们只是看到和记住了他们的不良行为,而没有去关注和记住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和信息—— “我只是想有所归属”。我们只有记住孩子通过“不良行为”而发出的“我想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个密码,才不会被不良行为而“愤怒”。
5,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非常重要。让孩子感到大家需要我,我特别能干。而不是我什么都不会,我真糟糕。前者积极、昂扬。后者消极、怯懦。
6,平等。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资历浅,不愿与孩子“平等”,总喜欢以教导者的姿态去教训孩子。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而是懂得所有的人对“尊严”“尊重”有同等的要求。“羞辱”与“平等”“尊重”背道而驰。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何况孩子。不要教育孩子为犯错误而羞愧。对孩子的错误,既不责难,又不娇纵。而是对孩子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因为孩子犯错误,老师也有责任,也要从孩子的错误中汲取教训。通过a,承认。b,和好。c,解决。把孩子犯错误当作一个学习机会。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面对孩子的错误,考验老师的知识和技巧。当老师在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一定要记住: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学生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