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说我就是文章中的姐姐么?刚刚经历了断舍离,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不是生活必需品,除了特别有纪念意义的物件,可以请ta人帮你断,帮你舍,帮你离。
我们都说没意见物品都是有能量和磁场的,当你把它带回来而不使用ta,那就是在浪费ta的价值和使命,所以还是物尽其用吧!当断则断,不断则乱,只有清空,才能汲取。支持荔枝的原创,写出了我的心声。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贺荔枝】并授权发步,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是文章正文:
《那个男人来自地球》剧照
这是贺荔枝的第6篇原创
01
所有权依恋症
5月初,我做了一个任性的决定,离开生活了五年的魔都。
接下来的生活很平静,开始整理打包行李。
3年前,我搬进房间的时候,宜家风的装修,各种储物格子,清清爽爽,特别适合居家。随着居住时间的越来越长,我的东西几乎装满了所有储物格,也越来越难找到需要的东西。它们彻底被闲置了!搬离住了3年多的房子,发现我真的存了很多东西。
衣柜里放着去三亚、泰国旅行时买的花衬衫与长裤。非常具有热带风情,颜色艳丽,除了去海边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场合适合搭配。
橱柜里放着各种参会学习资料,还有曾经努力学习英语的各种资料练习册。(至今英语水平咩有提升,买了很多书,花了很多钱,浪费了很多时间。)这些书,近两年应该都没有被宠幸,沉默的在书柜里,静静地躺着,不知未来将在何处。
五斗柜里,放了一抽屉各式水杯,有朋友送的星巴克猫爪杯,很喜欢,一直保存的很好,但如果不搬家,我或许真的不会想起来他们。还有从大学至今所有出行车票,旅游门票以及各种纪念品。
但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爱收拾、爱整理的我,真的无法想象,整整350kg的东西是如何被我“囤”起来的。没错,顺丰小哥不辞辛苦的帮我把重达350kg的行李搬下五楼,寄回了老家。
我是一个对旧物有执念的人,我一直相信,我留下的都是最好的。再次看到这些,内心满满都是美好的回忆。在寄出所有行李之后,我望着屋内剩余的衣被、厨房用品、各种小摆件(花瓶、盆栽)和纪念品等等开始着手安排。我将衣被在闲鱼上进行捐赠,厨房用品和小摆件留给了房东,纪念品赠送给了朋友。还有更多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打包放在了垃圾回收站里小哥的回收车上。
02
生活的新陈代谢,让人生焕然一新
能够平静的把这些东西进行处理,我内心真的舍不得,曾几何时,扔东西就像在被抢劫,感觉属于自己的东西被抢走的无力感。直到我看到一段话:
你与物品的最好的关系:你周围所有的物品,都能被你好好的利用起来,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展现使用价值。
从此之后,开始了我断舍离的生活:简单、调理、不囤积不需要的物品。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于2001年提出,目的是引导人们,先由自己判断,再选择每件物品进入自己的生活空间。他认为断舍离是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是一门行动哲学。
03
搬家模式如何断舍离
1、为什么觉得人掉东西很难呢?
“我对它有感情,这是我......”
“这些东西不要看了,直接打包吧”
“这东西还能用”
“这东西迟早会用到”
回到北京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我姐姐打包整理行李搬家。当我看到小小的房间里只留有一条人行通道时,我惊呆了。当我开始整理时,发现很多同类化妆品,的生活用品,我下意识的就要扔掉,远程指挥的姐姐,很是心疼,没错,是心痛!我简直不能理解。这或许就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吧。
其实不外乎三种类型:“执着过去、逃避现在、担忧未来”。我对旧物的依恋就时明显的执着过去类型,而我姐姐的口头语“这东西迟早会用到,以后或许就有用了......”是担忧未来的典型。
还有一种逃避现在类型,在一/二线城市生活的大部分人,是没有精力收拾房间的!但没有精力和没有心思时完全两种概念。很多人借口工作忙,没时间,没心思整理房间。但实际上,他只是因为在乎的事情太多,每件事情都不想割舍,结果就只能是看起来很忙,没有效率的忙碌,最后不是因为忙而无法整理,而是因“无力整理而忙”。
你是哪一种呢?
2、到底怎么判断,如何”扔“呢?
《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做过调查:通常居住空间的东西。80%是不会使用的,正在使用的只占到20%。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那80%闲置无用的东西并扔掉呢?
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三步判断
1)什么东西是你一年都没有用过的?下一年也不会用到的。
比如,衣柜里闲置1年的白色卫衣,因为你有了更喜欢的款式与颜色替代;这套四件套因为与居住房间装修风格不适合,一直闲置,可以选择二手转让或者送给需要的人;心绪来潮开始养花,买了很多花盆后兴致缺缺,一直闲置等等总有各种原因让你“一年未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你是否真的需要它?
2)看到这个东西,是不是感觉不需要、不合适与不舒服?
此判断标准是“我”是否觉得不需要、不合适与不舒服。
因为购买了新手机,新电脑,淘汰的电子产品,我不需要了,可以选择处理掉它;
因为新买的衣服不合适,我不穿着不舒服,还需要我花费精力忍受,可以选择处理掉它;
因为我工作变动,出差变多,就不合适去养小宠物,可以选择处理掉它(处理掉,可能太生硬了,还是给他找个新主人吧)
3)这个东西是不是让你怦然心动?
对于没有感觉的东西,坚决的处理掉,这不是浪费,搁置才是。因为你对它不心动,甚至是麻木,可能不会产生情绪,更多的可能会因麻木产生消极情绪,这就不好了。当看到你心动的东西时,荷尔蒙分泌都会比平常高很多,每天看着能调动你积极情绪的东西,难道不香吗?
3、五步开启断舍离的整理大法
1)首先意识到东西多不等于更多的快乐;
2)把不喜欢、不合适、不需要、不舒服的东西统统装到箱子里,放在小黑屋,过一段时间再看看,仍旧没有喜悦的心情就扔掉吧。
3)山本英子说过“断舍离是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是一门行动哲学。”
那我们可以选择将断舍离做为一个习惯养成,建议可以从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比如每天下班回家收拾整理自己的包包。这是一个日常喜欢改变养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闪电战。需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很复杂,要做到简单很难,唯有持续坚持而已。
4)让整理/断舍离的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大部分时候,我们不会思考,什么对于自己是最重要的,那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锻炼是自己舍的能力,而后慢慢的就能快速准备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5)每次断舍离之后,都给予自己适当的鼓励。
社会心理学家艾莉森·乐奇伍德表示,人们在做完整理清洁之后,并不满意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心态很正常,人们看待世界有一种潜在的负面倾向。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看法,但可以多多给予自己足够的自信,享受劳动的乐趣。
04
断舍离,是观察和修炼自己心智模式的最好方式
改变心智的过程是从外向整理引发的内在变化。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的内心的混沌,让人更舒适的行为艺术。每一次整理都是可以通过对物品本身及整理这一过程,体会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进入以“我”为核心的视角去看事情,由我决定东西是不是该扔,这些东西是不是对我有用。从而重新认知、发现并肯定自我。
在断舍离中保持简单、舒适等生活的生活状态,需要我们在买“断”入口处,绝不买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出口处,坚决的舍弃多余的杂物,让物品发挥其价值才是最好的结果。最后关于断舍“离”中“物质禁欲”的说法我是不同意的。世界如此美好,物资丰富,为此而“禁欲”,简直是泯灭人性。与每个物品,每个人的相遇都会有再见之时,在不合适的时候“离开”,是对双方最好的结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