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表记》诗解4仁厚让谦
题文诗:
君子之义,至义真情,非贵非贱,无功不禄,
有事天下,非义不取;天子亲耕,粢盛秬鬯,
以事上帝,诸侯勤勉,毕恭毕敬,辅事天子.
下之事上,仁之以厚,大德庇民,民庇谦退,
君民之心,不敢有之.君子真情,真情仁义,
恭敬节俭,以求施仁,信实退让,以求役礼,
事不自尚,身不自尊,俭位寡欲,让贤举能,
卑己尊人,小心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
不得自是,非得非失,自然而然,以听天命.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文王至仁,凯弟君子,
求福有道,不邪不奸;惟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先王之谥,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浮行.
君子戒慎,事不自大,功不自尚,求处情实;
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美人之功.
以求下贤,以举能者.君子自卑,民敬尊之.
后稷之功,天下为烈,行浮于名,自谓便人.
全文: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贤,卑己尊而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
郑玄注: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於天下,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於天子。”言无事而居位食禄,是“不义而富且贵”。○粢盛音咨。杜预云:“黍稷曰粢,在器曰盛。”秬音巨,黑黍。鬯,敕亮反,香酒也。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庇,覆也。无“君民之心”,是思不出其位。○庇,必利反,徐方至反,又音秘。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於位而寡於欲,让於贤,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役之言为也。“求以事君”者,欲成其忠臣之名也。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言不易道徼禄利也。○易音亦。侥,古尧反。《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凯,乐也。弟,易也。言乐易之君子,其求福修德以俟之,不为回邪之行要之,如葛藟之延蔓於条枚,是其性也。○藟音诔,力水反。施,以豉反。条枚,亡回反。《毛诗传》云:“枝曰条,幹曰枚。”凯,本亦作恺,又作岂,同开待反,后放此。弟如字,本又作悌,音同,注及下皆同。乐音洛,下同。易,以豉反,下同。邪,似嗟反,曲也。行,下孟反,下至下文“行之浮於名也”及注皆同。要,一遥反。蔓音万。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言此德当不回也。○与音馀。《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昭,明也。上帝,天也。聿,述也。怀,至也。言述行上帝德,以至於多福也。方,四方也。受四方之国,谓王天下。○聿,尹必反。谓,王于况反。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於行也。谥者行之迹也。名者谓声誉也。言先王论行以为谥。“以尊名”者,使声誉可得而尊信也。壹读为一。惠犹善也。言声誉虽有众多者,即以其行一大善者为谥耳。在上曰“浮”。君子勤行成功,声誉逾行是所耻。○谥音示。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率,循也。行过不复循行,犹不二过。○下,户嫁反。复,扶又反。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言谦者所以成行立德。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烈,业也。言后稷造稼穑,天下世以为业。“岂一手一足”,喻用之者多无数也。唯欲行之,浮於名也,故自谓便人。”亦言其谦也。辟仁圣之名,云自便习於此事之人耳。○行,下孟反。便,婢面反,又婢绵反,注同。辟音避。
分段注疏: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贤,卑己尊而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
[疏]“子言”至“便人”。○正义曰:此一节明天子以下,各有其事;又明舜、禹、文王、周公之德,皆能上事天帝,下庇四方。事异於上,故记者详之,又称“子言之”也。○“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者,天子事上帝,诸侯事天子,是贵贱皆有事於天子。案《小宰》注云:“天地大神,至尊不祼。”此祭上帝有秬鬯者,凡鬯有二,若和之以郁,谓之郁鬯,“郁人”所掌是也。祭宗庙而灌也,若不和郁,谓之秬鬯,“鬯人”所掌是也。谓五齐之酒,以秬鬯为之,以芬芳调畅,故言“秬鬯”,故得以事上帝。《大宗伯》云“莅玉鬯”者,谓享大鬼也。《棫朴》诗云“奉璋峨峨”者,谓据祭宗庙也,故与此不同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君子”,有仁德至诚之君子。言君子既有庇民大德,又自谦退不敢有君民之心,是仁爱深厚。以此之故,君子恭敬节俭,以求施为仁道也。役,为也。言以此求施为仁道也。○“信让以求役礼”者,谓信实退让,以求施为於礼也。○“得之自是,不得自是”者,“得之”,谓得利禄也,言虽得利禄,自行其为是之道。若不得利禄,亦自行其为是之道。言不问得之与失,恒行其是,而不行非也。○“以听天命”者,言不苟易其道也。
《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
[疏]○“《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者,此《诗·大雅·旱麓》之篇,美文王之诗。言文王之兴,依约先祖,莫莫然如葛藟之蔓草,延施于条枚之木,犹如子孙之兴,亦由先祖而德盛也。○“凯弟君子,求福不回”者,凯,乐也;弟,易也。言大王、王季乐易之君子求福,不为回邪之行。引之者,证君子以听天命,虽求福禄,不为邪僻之行。今以为葛藟“施於条枚”,是其性也。君子求福,不为回邪,亦是其性。引断章取义,故与《诗》文不同也。“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者,此是凯弟君子求福不回邪之谓与?以其虽有庇民之大德,恒有事君之小心,常能畏惧,是不回也。○“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者,此《诗·大雅·大明》之篇,美文王之诗,言文王,小心翼翼。以昭明道德,尊事上帝。聿,述也。怀,至也。言文王述行上帝之德,以受众多之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者,其德不有回邪,故受四方众国为天子也。引之者,证上“求福不回”也。○“子曰先王谥以尊名”,以前经论君子“求福不回”,此一节广明君子名行相副、卑己尊人之义。“谥以尊名”者,谥谓谥号,名谓声誉。言人身死之后,累列生时之行迹作谥号者,以尊敬生前之声名,可得传於后世。○“节以一惠”者,言为谥之时,善行虽多,但限节以一个善惠以为谥也。○“耻名之浮於行也”者,所以善行既多,但取一事为谥者,耻善名之多,浮过於行,忠行不副於名,所以减众书之名,但取一事之善为谥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者,大,谓夸大。既不欲行过於名,故不自夸大其所为之事,不自加尚其所为之功名。所以不“大”、“尚”者,以求处情实,不欲虚为矫节也。○“过行弗率,以求处厚”者,率,循也。若有过失之行,不复循而行之,即脩改以求处其仁厚之道。过失即改,以求处其厚也。○注“壹读为一。惠犹善也。言声誉虽有”至“逾行所耻”。○正义曰:上一是齐一,下一是数之一、二也。今经文为大一之字,郑恐是均同之理,故读为小一,取一个善名而为谥耳。○云“在上曰浮”者,言物在水上称浮如浮云。云“君子勤行成功,声誉逾行是所耻”者,言君子之人,唯寝默勤行成功,不自彰伐。若使声誉逾越於行,是君子所耻也。○“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以上经君子取名浮於行,故此经名后稷,证名不可过行也。言后稷虽有大业,不自谓圣人,而称“便人”。“后稷,天下之为烈”者,言后稷周之始祖,有播殖之功。烈,业也。言天下之人,并将为业。“岂一手一足哉”者,言后稷之功,岂止一人之手,一人之足而用之哉。言用之者多,天下皆是也。○“唯欲行之,浮於名也,故自谓便人”者,言后稷唯欲得实行过於虚名,故自谓便於稼穑之人,不自谓己之仁圣也。
【经文】
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 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 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贤;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 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 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①。’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 有君民 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 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②。’”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 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 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 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 足哉! 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③。”
【今注】
①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大雅·旱麓》。凯,《毛诗》作“岂”。葛藟(lěi):葛 藤。凯弟:也作“恺悌”,快乐和易。不回:常行正路,不走邪道。②以上六 句出自《诗经·大雅·大明》。惟,《毛诗》作“维”。聿:语助词。③便人:一般 习于普通事情的人。
【今译】
孔子说:“在下位的事奉在上位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上 位的虽有庇护人民的大德,也不敢有统治人民的心理,这才是仁爱 深厚的表现。所以君子恭敬节俭,希望能实现仁道;信实谦让,希 望能合于礼义,不夸耀自己的事,不抬高自己的地位,安于职位,不 放纵欲望,要谦恭让贤,贬抑自己而推崇别人,小心从事而谨慎得 当;希望能用这样的态度事奉君主,得意时是这样,不得意时也是 这样,一由天命的安排。《诗经》说:‘茂密的葛藤,蔓延缠绕在树的 枝干上;快乐和易的君子,修德求福,不行邪道。’这正是在说舜、 禹、文王、周公啊! 因为他们都有治理人民的大德,又有事奉君主 的谨慎小心。《诗经》又说:‘周文王恭敬小心,明白应该怎样奉事 上天,得到了许多福佑。他德行高尚,不走邪道,因此得到天下诸 侯的拥戴。’”孔子说:“先王给死去的人加一个谥号,这样做是为了 尊崇那个人的名声;定谥号时,只是节取那个人的一种美行作代 表,这是因为不愿意让一个人的名声超过他的行为。所以君子不 夸耀自己做的事,不推崇自己的功绩,目的是求实在;即使有了超 常的行为,也不要求别人把自己作为楷模而跟着做,目的是使自己 保持敦厚的本性;表彰别人的优点而赞美别人的功劳,目的是对贤 能的人表示敬意。所以君子虽然自己贬抑自己,但人民却反而尊 敬他。”孔子说:“后稷建立的是天下的宏业,因而受益的难道只是 一两个人吗?但他为了使自己的行动超过名声,所以说自己只是 一个懂得种庄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