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电影《心理罪》,是一部不会推荐给朋友看的电影。没什么营养,但却有一段对话中的两个字,击打到了我的敏感神经。对抗。
有对抗就有痛苦,我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与自我的对抗上。
初中的时候,爸爸把我送到一个县区的封闭式学校,四面环田,不见人烟。老师喊口号,学生榆木苦学的地方。我很痛苦,跟妈妈打电话说:我想妈妈了。妈妈是个不知道如何安慰人的人,她也是个怕示弱的人:她说,“你要想啊,你回家以后看到的也是你妈妈这个老太太,和你爸爸,这个怪老头,有什么意思呢?” 我在电话的那头泣不成声,我粗心的妈妈说,你是不是感冒了?我点点头,从喉咙里面憋出一个“嗯“字。在我哭出声音之前我赶紧挂了电话。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不敢表达自己害怕,失望,难过,我总是对抗着心中的示弱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不被爸爸妈妈们接受。我没有能逃脱出那里,我一直跟自己对抗着,高中的时候我压力很大,我好想跟爸爸妈妈说说,可是我一直亏对扛着,我忽视自己的情绪,我也忽视别人的情绪。我对抗到严重的失眠。自己偷偷去买安眠药,我不敢去看医生。我以为自己没救了。我仍然不敢示弱。
我不知道这种对抗对我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我面对喜欢的人。我害怕说出‘:你别走,我很难过,我错了。“ 反而遇到了喜欢的人也在内心对抗着:”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因为他已经心乱如麻;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心里挽留了一千遍一万遍;我不能告诉他,我难过到默默流泪。“ 从我嘴里蹦出来的只有对抗的结果。“好的”“嗯”“再见”“拉黑”。我一直把自己定义在黑白的世界里面。要么是爱要么是不爱没有灰色地带。要么就回信息,要么就拉黑。要么就永远不见,要么就天天见。在对抗中我变成了一个表面无坚不摧的人,在对抗中我表现出天不怕地不怕,在对抗中,我开始对抗别人。对抗弱点也是在与父母的对抗和链接。我已经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塑造成了这样子。把内心的柔弱包裹的结结实实,都留给了自己。我不开心,我听着音乐都流泪。我爱写的东西,有时只写给自己看。我一个好朋友问问我。”k,我觉得你是一个不怕受伤害的人。“我说那你是没有看到我一个人在家躺尸是什么样子;你没有看到我在办公室偷偷跑进厕所去哭一会儿的狼狈样子,以及不知道我为了舒缓情绪所养成的写废话的习惯。我的有道笔记,基本不是记事本,写满的全是的窃窃私语,写完从来不会回看,不写不能继续做事情的话。
对抗是自我的重新塑造。站出来以第三方的视角去看自己,复盘自己的痛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是我的错,但是我很勇敢,我成为了一个勇敢,又可爱的人。
虽然女性的魅力少了很多。但我懂得了,我的问题。这部电影也算是值了。感谢我看过的书,我为了自我解释去做的探索,这个幸运点才会发生在我身上。
示弱,不去对抗会是怎么样?会更自由,更随心所欲,不过犹不及,不唯唯诺诺。嗯,就酱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