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早餐,踏上归途。早餐吃的是好利来手撕包,告别麻辣,回归清淡。
该总结一下此行的一日三餐了。
选择到成都来,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品尝川味。川味的特色就是又麻又辣,这是众所周知的。可能有人对麻辣不太感冒,甚至敬而远之,这实在是误解和偏见。一来,不尝就不知其味,也不知其美,江浙菜比较清淡,讲究鲜美,而川菜则重油重味,讲究醇香,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菜系,有必要尝试一番。二来,到川菜的老家而不吃川菜,那不等于白来一趟么?
讲真,川菜之麻之辣,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烈火金刚,得之其法,还不如严坛酸菜鱼和阿瓦山寨。至少于我,头上的汗也没冒多少。
先说川菜。这次共吃了三顿,第一顿是在一家叫“转转会“的私房菜馆,这家馆子是朋友推荐的,是当地人常去的本地菜馆,少有游客。菜馆在七曲八拐的小马路里,如果不是定位准确,滴滴师傅也很难找到,菜馆就在民宅中,我们点了冷吃兔、鱼香肉丝、藿香鲫鱼、腰肝合炒等几道,菜做得非常地道,麻辣中带着鲜香,十分爽口。第二顿是在青城山下的农家乐,没有吃店家推荐的柴鸡肉,而是点了回锅肉、干煸茄子等几个菜,下饭刚好,山上下来正好有点饥饿感,连汤带水两碗饭,浑身舒坦。第三顿是在一家叫“菜根谭“的饭店吃的,除了川菜外,也有其他菜品,印象比较深的有毛血旺、酸辣海鲈鱼、酱香锅巴、椒香绿豆饭等几道,也很有特色。
再说火锅。到成都不吃火锅,等于白来一趟,如果把串串也算上,这次也吃了三次。第一次在宽窄巷子路口的李雪火锅,这是成都本地的火锅品牌之一,在此之前并无所闻。说起火锅品牌,一个大成都不知究竟有几许,上百上千?而且还都称自己是正宗的老火锅。确实在外人看来,同样的红油麻辣,难以分出伯仲的。一开始,还是心存芥蒂,就点了红汤白汤的鸳鸯锅。依我总结的经验,一碟香油神奇万分,涮好的荤素,不论是从多麻多辣的锅里出来,只要往油里一浸,便没了脾气,既不辣,也不烫,入口正正好,而且也不是想象中的满口油腻。味道,自然也不是吴江火锅所能比拟的。
第二次是吃的小龙坎,这个品牌在火锅界如日中天,但据说还没有正式注册,因此满城都是,显然并不正宗。正宗的只有少数几家,我们选择的是春熙路概念店,可称老本营。名声在外,自然食客蜂至。这个店还十分公正,要订座,自己来取号排队,电话网络都不行。轮到了,还得人到齐才能进,缺一个也不行,过了几号,就延后几号,绝不通融。牛叉的是,为了吃顿火锅,心甘情愿排了三个半小时的队,头脑灵活的,抽空可到附近的春熙路、太古里逛逛,但又怕过号,心里总不踏实。据说小龙坎在苏州中心也有一家,也要排几个小时的队,简直有点疯狂,不知密诀何在?要说菜品,也同样是牛肉、虾滑、牛肚、鸭肠之类,还有些独制的丸子,比如玫瑰牛肉丸。
第三次吃的是串串,店名叫马路边边麻辣烫,也是本地朋友推荐的。当地人称这种馆子为苍蝇馆子,开在小街小巷里,装修也不讲究,去的都是本地老客,少有外来游人。吃法也有趣,竹签上串好各类荤素,往锅里滚烫的汤料里一煮,蘸上酱料就可食用。串串放在冰柜里,食客自取,餐后按签结算,每签五毛,价格非常平民。就是这样的小店,同样要排队取号,我们为此付出了排队三个小时的代价。
最后该说说成都的小吃了。成都小吃,可能不下几十种,有的店,针对游客推出了旅游套餐,一次可品尝十几种。但对做过功课的游客来说,宁可一家一家寻着来吃。当然,短期游客是不可能一网打尽的,只能撞上一家是一家。在蓉期间,品尝了龙抄手,赖汤圆,三大炮,担担面,甜水面,钟水饺,三合泥,肥肠粉,双流兔头,香辣兔腿,谭豆花,凉粉等等,龙抄手就是馄饨,红油的最好,三大炮类似于撑腰糕版的糯米圆子,印象最深的是甜水面,圆润爽口。总体来说,单独一样,难以说好,但琳琅满目放在一起,看看也富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