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龙应台将父母子女之间的“转身离开”说得透彻入骨。
如今,在母亲失智后,她猛然间顿悟到,原来作为子女,她的背后也一直有一位默默付出的母亲。
所以,她毅然搬回乡下,日夜贴身陪护母亲。
而这本书则是龙应台写给母亲的单方信件。此时的母亲已经将自己隔离在了一个谁都无法进入的孤独境遇,无法再应答。
身为一个娃的麻麻,身为我父母的女儿,这本书我算是哭着读完的。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自从我家宝儿出生后,我的眼睛就一直放在了她身上,而父母不知从何时起,就不再是我心中最关心的那部分。
父母好像也默认这样的状态,毕竟大家都觉得,和虽已年迈却不太年老的他们比起来,一个小小的生命才更为重要。
我只担心眼前的孩子是否会摔倒,却忘记了父母也已经步履蹒跚;
我总能耐心的回答孩子一切问题,却不愿和父母多说只言片语;
我害怕给孩子的爱不够她没有安全感,却忽略了一点,从生命的有限性来看,其实我们能陪伴父母的时间更加有限。子欲养而亲不在,他们真的等不了多久。
关于反哺,我们都知道的太少了。
你觉得,提供他们吃喝拉撒的一切也许就够了。可正如龙应台在书中说到的,也许这些东西,才是他们最不需要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全身心的陪伴,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听听他们的唠叨,回答他们的问题,或者安静的陪他们坐一会儿,看一个他们爱看的电视,哪怕它无聊至极。
所谓反哺,应该是让子女将年少时父母给予我们的陪伴,尽可能的陪伴回去吧!也许这才是父母最满意的报答。
书中还有一张二战时的照片也让我哭了好久。照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小男孩,他背着已经死去弟弟倔强的站在那里。看到照片的当下,我就想到了宫崎骏的《萤火虫之墓》。
电影中的哥哥和这个男孩是多么的相似啊,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得妹妹离去。不知道宫崎骏是否也是看到过这张照片,才有了这样的电影。一个幼小的生命目睹另一个更有幼小生命的离去,也许去这就是他最后一位至亲,在那样的乱世,我不知道他会以怎样的状态走过余下的漫漫人生路。我真的很希望,哪怕有一点点可能,后来的后来,他还是会成为一个积极阳光的少年。尽管我也知道,这样的希望太渺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