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y溱溱
25岁真是个好年纪,比20岁多了一点实际少了些烂漫,比30岁还多了五年。
25年前,25岁的我妈和我爸结婚并生下了我,开始了一家人“鸡飞狗跳”的生活。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太一样,在大家都为了作业而烦恼时,我同时还为思索自己存在的意义而烦恼。
大概是读了太多怪力乱神的故事,看了些奇奇怪怪的电影,我总觉得自己有可能是“妖”,或者是“外星人”,初中接触小说以后,还时不时怀疑自己是从未来“穿越”过来的,但是被抹去了记忆。
后来,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我只是生了一种很多人都会得的病——中二病。
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我可能好得要慢一些。我仍是有些偏执地认为自己在文字上有些天赋,所以我选择以这种方式,记录自己观察人间25年的心得体会。
工作篇
25岁的我今年工作满一年了,也差不多从大学时对工作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醒过来了。
回想20岁时的“书生意气”,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境。现实就是一记耳光,让你短暂的懵X过后,迅速清醒过来。
我曾以为毕业后,我会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工作认真努力,偶尔加班肝一肝,看看凌晨四点的城市有多美,然后节假日放下一切,潇洒地出去浪。但回到现实,第一步,我就卡住了。
喜欢的工作长啥样,几个人见过?
每个人对“喜欢的工作”定义都不尽相同,但如果可以的话,恐怕大部分人都同意过的一种生活是——不工作也有钱花。
可现实条件不允许我把白日梦当饭吃,所以像我这样家里没矿的普通人,还是要工作。
求职前,以为自己可以在“喜欢但钱少的”和“钱多但不喜欢的”工作中游移不定,而实际邀请面试的,大多都是“不怎么喜欢、钱也不怎么多”的工作。
唉,我太难了……
然而更难的,是在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中找回自控力和上进心,虽然这两样东西好像已经消失很久了。
“间歇性发奋图强,持续性混吃等死”成了常态。
随着“间歇性”的时间越来越短,次数越来越少,自控力和上进心,就这样被消磨掉,人也变得浑浑噩噩,偶尔的清醒时刻,还要跑到网络上去抱怨,看到网上那些人吵着嚷着说“我们最终都会走向平庸”、“我们最终都会活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的样子”……
忽然就安心了,原来不只有我是这样。
刷手机变得更心安理得了。偶尔刷到一两条鸡汤,干了以后感觉斗志满满,好像马上可以变成自律达人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秒,习惯性地手滑了一下,那个对着手机痴痴傻笑的生物就又回来了,好像上一秒的“人”,只是大脑的幻觉。
没有斗志也就罢了,可怕的是想努力的时候,不知该往哪儿用劲儿。
小时候我们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长大以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花八门的答案里,能真正实现的有几个?
我早不记得自己的答案是什么,但是心里一直也想像林清玄一样,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父母,自己想做一个在家就能收到别人寄来的钱的人。
我很羡慕那些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一直为之付出努力的人,这群有理想的人在我眼里都自带光环,耀眼得让我想把这光偷走。
现在,我二十五岁,仍然对努力的方向不那么确定,但我想试试,在和文字打交道的这条路上,自己能走多远。惟愿“但行好事”之后,能有“锦绣前程”等着我。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属狗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