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
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杀时犉牡,有捄其角。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赏析】
1、《载芟》与《良耜》前后呼应,都是描述农事活动,应该是同一场祭祀的组歌。应该产生于成康盛世,农业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蓬勃发展的国之景象。先写春耕夏耘,再写秋天大丰收,最后是秋冬祭祀的场景。
2、开篇展现春耕备耕农忙的画面,农人手扶耒耜深翻土地,我们仿佛看到那尖利的犁头划开土地的嚓嚓声。翻了一遍又一遍,再把种子撒进去。稍加歇息,家人已经把热气蒸腾的黄米饭送到了田头。
3、炎热的夏季到了,农人们又开始耘苗,烈日当空,头戴斗笠来除草,又沤肥。辛苦劳作中,仿佛看到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预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
4、秋天丰收的日子到了,人们一起来收割,欢快的声音此起彼伏,谷物堆成山,一字儿排开装进仓,每个粮仓满满的,妇人、孩子也喜气洋洋。如此朴实而生动的田家乐,今天依旧。
【注释】
1、畟(cè)畟:形容耒耜(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的锋刃快速人士的样子
2、俶(chù):开始。
3、载:“菑(zī)”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
4、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5、实:百谷的种子。
6、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
7、斯:乃。
8、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9、女:读同“汝”,指耕地者
10、筐:方筐。
11、筥(jǔ):圆筐。
12、饟(xiǎng):此指所送的饭食。
13、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14、镈(bó):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
15、赵:锋利好使。
16、薅(hāo):去掉田中杂草。
17、荼蓼:两种野草名。
18、止:语助词。
19、挃(zhì)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
20、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
21、崇:高。
22、墉(yōng):高高的城墙。
23、比:排列,此言其广度。
24、栉(zhì):梳子。
25、百室:指众多的粮仓。
26、犉(chún):黄毛黑唇的牛。
27、捄(qíu):形容牛角很长。
28、姒(sì):通“嗣”,继续。
【译文】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
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
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
里面装的是黍米。
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
除草田畦得清理。
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
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
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
粮仓成百开不闭。
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
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
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