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目有别,作者也有争议,但内容是写暮春山景无疑。如果依照“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来看,这其实是一首咏竹诗。
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内涵。它与松、梅素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它遇寒不凋,枝干挺拔,有宁折不屈之气节;它青翠葱茏,摇曳多姿,有绰约多情之韵味;它清瘦正直,虚心有节,更有翩翩君子之高格。古人爱竹,很大程度上是爱它身上这种与生俱来的精神韵致。
诗人钱起也不例外,他除了看到竹子一般的特质外,还发现竹与人相亲的一面。
首二句紧扣“晚春”(暮春),写山中典型的景色:春天将尽,谷口(溪上)绝大多数的黄鸟已经飞走,所剩寥寥无几,辛夷花也已然落尽,只有杏花还在飞舞。一“稀”、一“尽”、一“飞”,渲染出一派空寂衰飒的氛围。
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人总是免不了伤感,然而作者却突然一振,说“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他惊喜地发现,窗前的几竿幽竹依然如故,并没有因为黄鸟的离去、辛夷的消残、杏花的零落而变得萎靡不振。幽竹“不改清阴”的风貌,令作者感到格外亲切,它仿佛成了诗人的知心好友,日夜倚在窗前等待诗人的归来。相比之下,黄鸟、春花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似乎显得无知无情,故曰“始怜”。
全诗写景优美,抒情自然,其中“物我相亲”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