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生活的自由。物质世界是有限的,而自由是无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自由的追逐之中,实在是一种可怜和愚昧的追求。而自由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选择生活的自由呢,还是享有自由的生活,这就需要清晰的思辨。
我们不断在致力于生活的自由,当自由与生活发生冲突时,被放弃的只能是自由,而选择生活下去。所以,自由必须被定义并限定范围,也就是说生活的自由是有限度的。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在我看来,大多数人是很奇怪的,他们其实并不确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到底是属于魔鬼还是属于上帝,然而却又迫不及待地宣称人在这世上的主要目的是‘永远为上帝增添光彩和让他感到高兴。’可是我们依然生活得狠低贱,很像是蚂蚁,尽管神话说我们早就已经变成了人;或者像是与白鹤战斗的俾格米人;这真是错上加错,大错特错,我们因而陷入了一种多余的、本可避免的悲惨境况。我们的人生被许多无足轻重的事情耗费了。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基本上十个手指就能数的过来,顶多再加上十个脚趾,其他的都是可以丢弃的。简单,简单,再简单!”
马斯洛很好描述了人的需求层次,低级的需求满足了,就会晋入更高一级的需求。如果我们把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作为目标,作为生活的自由去追求,可能永远也做不到。人心无尽蛇吞象,欲望是个无止境的东西。所以,那些追求生活的自由,总是在奢望与怨气中恶性循环,永远得不到满足和自由。
自由的生活,到哪儿都有,随时都伴随着你。能否自由,全在自己的选择。像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什么都不需要,自由得像大自然一样,有自己的太阳、星星和月亮,拥有整个的世界。杨绛也曾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没有任何关系。”这才是真正自由的真实状态。
生活是平凡、平静、平淡中不断重复的日子。罗素说人的一生,像一澗溪流,静静的流淌,先是在狭小的静寂的丛林深处,流过溪间,汇聚力量,冲过岩崖,冲过峡谷,冲过巨石,飞溅落下,汇入江河,然后水面越来越宽,平静地流入大洋,消失在汪洋之中,不再有间歇和停顿。
在平凡中活出风彩,活出趣味,活出自由,活出尊严,活出激情和富有,以及那些可能是无价值的创作,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自由的人,而不是天天去追逐被限定的和有限的自由,这才是生活真实而意义的一面。生活是自己活出来的,与他人没有关系。靠他人的施舍永远得不到自由,用这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对待生活,只能成为奢望、愤世、低俗的祭品。
人有个兴趣、爱好与喜欢做的事情是那么得重要,可以把它看做是人生最大的投资与回报,是自由生活的基石与向上力量的源泉。它会指引人寻求人生意义、价值发现,走向精神愉悦的道路,激发出源于精神的快乐和动力。身体可能欺骗你,欲望可以欺骗你,但兴趣不会欺骗你。“这世界上唯有兴趣不会背叛一个人,当你为兴趣而战时会得到很大的奖赏”。
现实社会的一些人,认为财务自由了,生活就自由了,我的人生也就自由了、幸福了、美好了。这近乎一种动物般的生活生存观。他们忘记了或者在接受的教育里,根本没有达尔文的进化论讲了些什么,不知道人是怎么来的,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人忘记了来时的路,那么也就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知道北在哪儿,怎么能懂生活是什么?
满足口福之欲,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人的区别在于能创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创造工具毕尽是少数人的事情,大多数的人是享用工具的受益者,或者使用工具的收益者。工具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基本的和必需的人类生活工具,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刀筷叉。这些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技能动物有吗?动物不具备使用它的能力,说明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和表征。如果丢失了这些使用工具的技能,结果呢是不是退回了动物的世界?
有人说社会都服务化了,只要有钱就行,吃喝拉撒睡,都可以用钱换得。有了阿尔法狗,是否就不需要棋手了?花钱顾个狗替我去参加比赛,胜算率绝对高。问题是你还算是一个棋手吗?就算是,那们赢得了比赛,你获得了荣誉和奖金,有了更多的钱。再然后呢?我什么都不用干了也不想干了,不断让阿尔法狗出征就行了。我可以不断提高奢侈,不断升级消费,不断获得荣誉,钱会越来越多。有了钱总得花出去吧。我去吃山珍海味,去看戏,去旅游,听音乐会,去…一个人实在寂寞无聊得很,我请好多熟人一起去吃喝玩乐。我就告述他们阿尔法狗为我赚了好多钱,争夺了大量荣誉。我什么都不用干,有阿尔法狗就够了。神会问,阿尔法狗与你比那个重要,阿尔法狗的生命周期最多也就一两年,没有阿尔法狗你怎么活下去呢?阿尔法狗退休后,你是谁?
这又涉及到钱是什么的问题啦,钱是一种靠自己的劳动成果去交换自己其它需求的媒介,本身是一张纸,不具备任何价值,当然钱可以换来一个人的多种需求。但是,最为浅显和真实的规则是,钱往往来源于富有生活工具的创造性和使用技能的人,没有创造能力,使用技能又很差的人,如何能得到金钱的青睐呢?钱恰恰是衡量这种能力的一个标准。人类发明钱币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吃喝玩乐做出来的吗?除了生存需要,难道不是为使用工具生产更多需要的物质的交换物吗?事实上钱恰恰愿意去找那些具有创造工具能力的人,其次是那些掌握工具使用技能的劳动者。只有他们才能给人们的需求贡献产品,也只有他们才配拥有钱的禀赋。满足生存基本需要的需求微乎其微。
寄生与奢靡之风盛行的时下。不劳而获之人,也谈生活的意义和幸福、美好,这不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吗?没有生活的磨砺,没有生活的技能,又不愿利用工具去劳动生产,谈自由与幸福,实在是一件无聊和荒唐的事。还有些人是经不起平凡生活的磨砺,对生活中的事务,因平淡和重复而感到厌倦和郁闷,对生活的态度表现的敷衍。他们搪塞一切事务,全然没有生活的兴趣与爱好,除了凑热闹,去人多的地方去消磨时光,没有自己的或找不到自己的事情可做。把时间作为无聊难耐的多余品,尽可能的用热闹,娱乐,戏谑,闲聊,购物把它打发走。就像加缪小说《局外人》,他也是个生活的局外人,根本就不明白生活是什么,找不到自己应该在哪里,当自己面对自己时,让他们感到实在是厌烦的很,寂寞和孤独更是让他们感到无法消受。连自己都找不到,去哪里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呢?他们属于离了宿主就忘记了生活的人。
另一种工具是非基本的也是非必需的工具,是生活中所需要的,同时也是满足虚荣和奢侈所需要的,比如大房子、豪车、华贵服装、高档消费。社会关系也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的应用需要更高超的技艺,娴熟的沟通技能。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大量靠社会关系这个工具谋生的人,而且他们自认为生活过得很不错。社会对金钱在基本生存需要与奢侈中的关系,叔本华曾做出过详细的分析和描述,这位德国贵族兼富商出生的哲学家,有完全的财务自由,他的父亲富可敌国,给他留下了无数的财富。他在《人生的智慧》中表达的非常清晰,如果不是把金钱用作奢侈的消费品,而是作为生活的必需品,那么钱可以为我们带来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摆脱为生存的劳作以及必需支付的时间,可以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精神禀赋,创作有益于自己及社会的精神佳品。
第二种情形是,由非自己的技能手艺获得金钱,而是偶然的机缘、环境或遗产得来的钱财,获得财务自由的同时,不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免除了贫穷只会把他引向人生的另一个痛苦极端—无聊。无聊是由于清闲而烦闷,无所事事而没有存在意义,自己与他人均感到厌烦的一种折磨,看看囚徒就会明白,是人类也惟有人类存在的一种难以忍受的状态。具有某种精神禀赋,哪怕是牢狱的清闲也会成为修炼的机会,塞万提斯在牢中创作了《堂吉.可德》。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为了从压迫的无聊中获得片刻喘息,必然会奢侈挥霍,这种情景终会被剥夺不配享有的优越条件。贫穷而有事可做,反而会感觉更加幸福一些。
这里有一种非常负面而有趣的现象,就是努力劳作摆脱了生活拮据并获得财务自由的人,幸福指数却大大下降,生活的远比劳累中的人郁闷,也比自己有钱之前少了太多的快乐。他们丢失了什么?又是什么东西让他们郁闷寡欢、坐卧不安呢?仔细观察当下的社会就会发现,这种现象俯拾皆是,带有很宽的广泛性。他们手忙脚乱,一刻也不愿停息,或没完没了,说些闲言碎语、小道绯闻、事事而非的东西,或奔波向非洲大草原似的荒漠野岭,总之害怕片刻的安宁,害怕安静下来看到一个无聊的自己,让眼睛充斥满外界的随便什么东西,千万不能闲下来。金钱换来了无法消受、无处藏身的自由,和无法排遣的无聊的压迫。钱成了消耗时间、逃避自由、填补空虚、满足虚荣、隐藏自己的工具,所以购物呀、酒桌呀、机场呀、车站呀、饭店呀、旅游呀、甚至麻将桌呀,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人如果饱食终日,后日无忧,而又无所事事,更为茫然的是没有渴望与热情驱动的前行方向,这个“过客”该如何过去呢?所以生活的自由实在难寻,自由的生活全靠自己,随手可得。穷光蛋反倒是一种真正的优势,因为无足轻重和毫无价值,所以才能忍受一切、微笑面对。
生活的方式,反映了世界观,人生观。物质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精神类的追求与探索,也可能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存在精神性却又是人类的普遍现象。自由的生活,兴趣是可以执着、持久、深入下去的唯一理由,他不关乎钱的事情。看看史铁生就会明白,文字和写作就是他的生命,残疾的身体却造就了一个作家的不朽人生。病隙随笔,是在打点滴的间隙完成的。是精神造就了写作还是写作造就了精神,总之远远超越了生命个体,更加超越了病体。他的生活并不自由,但他有一个自由生活的精神境域,有一个丰富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