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第三章读书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娱乐至死的第三章名为“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摘抄:早在16世纪,人们的认识论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任何一种知识都要通过铅字来表达和传播。关于这个变化,刘易斯·芒福德写道:印刷书籍比任何其他方式都更有效地把人们从现时现地的统治中解放出来……铅字比实际发生的事实更有威力……存在就是存在于铅字之中,其他的一切都将渐渐地成为虚无。

铅字在公众话语的各种舞台中产生的影响是持久而强大的,这不仅是因为印刷品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垄断地位。

“有了印刷机,那些吟唱,传说和思考难道还能继续吗?这些史诗存在的必备条件难道不会消失吗?”马克思完全明白,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一种话语的结构,它排除或选择某些类型的内容,然后不可避免地选择某一类型的受众,他没有深入这一话题,但其他一些人毅然担起了这个任务。我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我要探索印刷机作为一种象征和认识论,是怎样使公众对话变得严肃而理性的,而今日的美国又是怎样远远背离这一切的。


感悟:

  从殖民时代到19世纪印刷术对美国影响巨大。以富兰克林自传中,德美浸礼会教派宗教诫令“不可记录汝等之教义,更不可将其印刷成文,否则汝等将永远受其束缚。”为例,说明殖民地时代的美利坚人质疑铅字的唯一的例子,来说明印刷品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文化普及率高,二是宗教教义影响,清教的宗教要求能识文断字,并宣传相信印刷品“是上帝天恩的最高表现形式,耶稣的教义将借此被不断推广。三是移民者受教育水平高,移民到新英格兰的人大多应来自英国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或阶层。四是推行了学校教育,教育的灌输形成“印刷书籍比任何其他方式都更有效地把人们从现时现地的统治中解放出来”的观念。五是移民者故国的文学传统:这些身处异乡的英国人不需要印刷自己的书,甚至不需要培养自己的作家。他们从自己的故国原封不动地搬来高深的文学传统。包括艺术类、科学类以及文学类的书籍。最后结果导致了印刷品存在于各级人群中,形成了没有阶级之分的群众文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
    scarqin阅读 1,378评论 0 2
  • 一、媒介即隐喻 方式决定内容 沟通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自然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公...
    风不停留ken阅读 2,471评论 0 4
  • 终于磕磕绊绊地读完了前五章,即第一部分。本篇没有分析和思考,只是一些整理和摘录,所有内容全部来自书中。以后也许会进...
    VRiddle阅读 1,290评论 2 2
  •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
    恒简abc阅读 1,116评论 0 0
  • 娱乐至死是由尼尔 · 波兹曼创作的,主要是说明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在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是如何的繁荣,二是在以电视为首...
    幻无名阅读 26,719评论 6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