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傅抱石作品《琵琶行诗意》以高价拍卖。
地点:
北京
类别:
文化艺术
《琵琶行诗意》轴,民国,傅抱石绘,设色纸本,178×56厘米 图源:中国字画网
2011 年 11 月 13 日,傅抱石作品《琵琶行诗意》,经过场内外买家数轮激烈的争夺之后,最终以 8280 万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当时傅抱石个人作品的全球拍卖纪录。此幅作品于 2018 年 6 月 17 日在北京保利又以 1.035 亿的高价成交。
傅抱石(1904年 — 1965年),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傅抱石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资料来源:中国书画网、百度百科
本篇不讲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故事,这首在中学必须背诵的诗歌,语文老师已将它讲得很清楚。诗歌写于元和十一年(816 年)秋,因没有具体的日子,本系列也难以收录。
如果将《琵琶行》当成一个大 IP 的,那么它一直是个特别成功的可多维度开发的文化品牌,其典型的是因诗而名的琵琶亭。世上本没有琵琶亭,有了《琵琶行》,才有了琵琶亭(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7月3日 · 浔阳江畔琵琶亭》)。
《琵琶行》以后的千余年间,有大批文人、书法家、画家和音乐家以《琵琶行》以为主题,创作了无数诗歌、书法、绘画和音乐作品。本篇介绍其中部分画作,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经典类别,统称为“《琵琶行》诗意图”。
据记载,早在元代就有了《琵琶行图》,以及《浔阳琵琶图》、《湓浦琵琶图》、《浔阳送客图》等等,这些画作都已不存。
《琵琶行图》轴,明,郭诩绘,纸本,墨笔,154×46.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郭诩作《琵琶行图》轴,是该类题材中现存最早的纸本。该画三分之二为《琵琶行》草书全文,下部是写意人物画。这种画法是《琵琶行》的经典图式之一,即以人物展示、肖像画为中心。
《琵琶行》手卷,明,文徵明绘,绢本青绿设色,29.2×153.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琵琶行》手卷,是这类绘画题材的第二种经典图式,此类手卷多为人物山水组合,以山水为主,人物表现只是点缀。
《琵琶行图》轴,明,唐寅,设色纸本,65.2x40.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位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的这一幅《琵琶行图》立轴,也是山水人物的图示。本幅书画作品有趣之处在于,绘画部分是唐寅完成的,而上部楷书《琵琶行》全文,却是他的好友文徵明写的。
唐寅另有《浔阳八景图》,画风更写意、明快些。
《浔阳送别图》册页,明,仇英绘,绢本设色,绢本设色,41.1×3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与文徵明、唐寅、沈周并称为“明四家”。现存仇英的《浔阳送别图》有多幅,最具代表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山水册页《浔阳琵琶》、台北藏的立轴和美国藏的青绿山水手卷,都是工笔,但风格并不一致。
清代《琵琶行》作品存世者甚多,其中近年来出现的拍卖场中的清乾隆年间唐英《浔阳送别图》,别具特色。
《浔阳送别图》手卷,清,唐英等,纸本设色,115×70厘米 图源:雅昌艺术网
《浔阳送别图》卷,引首东帆题“秋水伊人”,钤有白文“俞”字、朱文“东帆”印。其后有潘奕隽、阮元、焦循、张燕昌、王引之、尹泰清代诸位名家的题跋。
熟悉中国陶瓷艺术历史的人都应该对这位著名的督陶官有所了解,博学的唐英在戏曲、绘画、篆刻、诗词等方面都获得过非凡的成就。他曾经在九江任海关监督,由于特别敬仰白居易,他主持重修了琵琶亭,经营数年,使之成为了一座规模和品质极高的园林。
到了近现代,诸多名家创作一大批风格各异的《琵琶行》诗意图,极大地丰富了此类图景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名作。
《琵琶行诗意》轴,民国,傅抱石绘,设色纸本,113×66厘米 图源:中国字画网
江西籍著名画家傅抱石的系列作品是其中的代表。《琵琶行》是傅抱石最钟爱的题材,近年来出现在拍卖场的就有十余幅,几幅精品画作的价格屡创新高,其中 1945 年作品《琵琶行诗意图》(见上图)在 2017 年 11 月 28 日拍卖出 1.74 亿的高价,成为目前最贵的傅抱石《琵琶行》题材作品。
除了傅抱石,当代书画名家启功、范曾、王镛、傅小石、王西京、林风眠、李可染、刘旦宅、黄永玉等均创作过不同类型的《琵琶行》作品,且屡屡创下高价。由于篇幅关系,笔者不再一一列举、展示。
《浔阳江上》,2005年,吴冠中绘,珂罗版水墨,85×35厘米 图源:中国收藏网
千余年来中国的诗意画中,长盛不衰的有两个,一是苏轼的《赤壁赋》,二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后者的作品远超过前者。可以说,《琵琶行》诗意画系列,是中国书画界中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一个极具文化意义的门类。
这首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感伤诗,有着清晰的视觉和音乐形象,表现了被冷落、遗弃、压抑和边缘化的人们,展现了走向仕途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因此极易得到人文画家的共鸣。这就是为何,千百年来无数丹青圣手,都那么喜爱创作《琵琶行》诗意图。
最后说说陈逸飞的《浔阳遗韵》油画系列(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4月20日 · 浔阳遗韵》)。陈逸飞的画作虽以《琵琶行》为名,实为旧上海歌姬们的奢靡慵懒的生活,其实是对《琵琶行》写意画传统与知识分子情节的全面逆反。
《浔阳遗韵》,布面油画 图源:笔歌墨舞网
但这一系列堪称创新之作,也正因如此,受到了大众的追捧。笔者以为,守着传统的文人写意风格,《琵琶行》的古典之路只会越走越窄,将诗意与现代融合,才能使这个千年 IP 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据闻,几个月前九江博物馆在参加在河南的全国联展时,以陈逸飞的《浔阳遗韵》的形象布展,受到了普遍的好评和年轻人的追捧。
综上,历代画家对《琵琶行》的推崇,使得这一千年大 IP 总在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围绕着它创作的一幅幅杰作,与《琵琶行》一同构成了中国诗、书、画的一个特别的集合,也成为九江这座城市最能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
不过,九江人好像没怎么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更喜欢那个完全从小说中演绎出来的毫无凭据的水浒浔阳楼。是不是杀人越货更刺激些?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