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杂谈(20)动静养生
黄岐之
(一)
养生之观念有“生命在于运动”和“生命在于静止”之说。由此,养生保健活动中有各种各类的方式,其形式和效果似乎不同,但是其欲达到的目的却相同。又有“动以养形,静以养神”的动静结合的养生之说。
人之体质不同,身体的保健而有差异,形式多种多样,有运动的方式,有休闲的方式;有重肢体活动的方式,有重心静不动的方式;有热闹活泼方式,有平心静气的方式;有朋友交往的方式,有独自修心的方式。通常,大家将上述众多方式,简单地分成“运动”和“静止”两类。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消长是其根本,人之生命活动有运动和静止不同形式。运动与静止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运动,指肢体剧烈活动,活动量大,活动强度大,汗出,有明显的疲劳感。静止,指肢体没有剧烈活动或不移动,活动量小,活动强度小,无汗或微汗,没有明显疲劳感。
(二)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是生理与精神的统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五脏生七情。情感是人之活动的表现,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和忧、恐和惊为代表,称为五志。即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悲,肾志恐。故五脏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喜、怒、思、悲、恐的情绪变化。而五志喜、怒、思、悲、恐的变化也可影响到相应的脏腑机能活动,如心有余则笑不休,肝由余则怒不止等。同样,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七情与人体脏腑生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动与静是人体活动的不同形式,活动影响人体五脏功能,气机调节,能影响体质变化。人之生理活动正常,七情表现平和。
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情志一般不会使人致病,能调节和促进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损伤,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因此,有“内伤七情”。
在中医体质学说的养生方式中,除饮食调理和中药养生的“内治”,针灸按摩“外治”的经络养生,还有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起居养生和四季养生等动与静的养生方式。动静养生多与情志有关,是人体阴阳调节的过程,是影响体质自我调养的一对重要方式。
(三)
人体五脏六腑功能气机循环正常是健康的基本条件和标准。人之健康源自生理正常,即气机平衡。无论人处于何种状态,活动或睡眠,生理正常状态下,动与静都是阴阳自我调节的过程,有益于生理活动和身体健康。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气是人体真气的一部分,经气运行于经脉之中,在其运行、输布过程中,表现为经脉的运动功能和整体的生命机能。
人体经气昼夜流注不息,气机流畅,生命不止,是人之“动与静”的基本。经气昼夜有规律流注,阴阳交替,生命才能有动有静。动能推动经气畅通,过则亢进;静能平和经气流窜,过则郁结。人体中经气运动的过与不及表现出阴阳失衡。
当人体体质出现偏颇时,气机失衡,经气亢进则需静,经气郁结则需动,动与静的目的在于经气畅通,不亢不郁,七情平和。因此,动与静的本源是人体之阴阳变化,养生中的动或静也由阴阳失衡状况而定。认为健康养生只需“动”或“静”是不一定有益的。也就是说,健康保养的动与静也要因“证”而为,根据体质状况而定。
(四)
诸多养生方式中,属运动养生的有:跑步、健身操、武术、游泳、球类、唱歌、爬山、舞蹈、泡温泉等。属静养养生的有: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站桩、晒太阳、听音乐、瑜伽、观看戏剧等。在各类活动中,我们日常的吃喝拉撒、工作、学习等是运动养生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方式;睡觉、休息、闲聊、观景等则是静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方式。
常见运动保健的体质有:
1.阳虚体质。“动则生阳”,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起居上要注意保暖,少熬夜,作息有规律。顺应四时,春夏养阳,应早睡早起收养阳气。
2.气郁之体。学会放松,可以听欢快的、振奋的音乐。多去旅游,多交性格开朗的朋友,交流情感,宽以待人。保持有规律的睡眠。要舒畅情志,宽松衣着。尽量增加户外活动,积极参加团体体育活动,可坚持进行较大强度、运动量大的锻炼。
3.痰湿之体。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保持心境平和,培养业余爱好,转移注意力。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多出汗。
4.阳热体质。生活起居 要早睡早起,适当的进行一定运动锻炼,学会适当的放松心情。克服情感上的冲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常见静养保健的体质有:
1.阴虚体质。静养为主,遇事冷静,平时宜克制情绪。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宜安静。不熬夜,睡觉前不要饮茶、玩耍兴奋,宜节制房事。选择运动强度小,时间短的运动项目锻炼。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洗桑拿、泡温泉、不宜做磨损关节的运动。
2.阴寒体质。 起居有规律, 充足睡眠,不熬夜,睡觉前坚持用艾叶水泡脚。舒情志、少烦忧。适量运动,做一些温和性的有氧运动,不可运动过度,大量的出汗。一年四季都要注意保暖,
3.血虚之体。“过劳伤血”,选一些运动量较小,节奏较为缓和的传统健身项目运动养生。平时生活要规律。要劳逸结合,怡养情志,振奋精神。精神不佳时,听一听音乐,欢看喜剧。欣赏花鸟鱼虫、观赏风景。避免汗出过度,应多饮水。
常见动静养结合保健的体质有:
1..湿热体质。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居住,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注意静养心神,多听流畅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适应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练。春季多做拉伸运动,
2.血瘀之体。动中有静,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多听抒情柔缓的音乐。避免寒冷,居处保持通风、暖和。作息时间宜有规律,早唾早起,保持足够的睡眠。适当参加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气功、保健操等。久坐室内、出门宜做一些拉伸运动。
3.气虚体质。“劳则气耗”,适量运动。起居有规律,运动锻炼宜采用低强度、多次数方式,不适合激烈、长时间的运动,以免耗伤正气。乐观向上。多活动,多交朋友,关心他人。唱或听兴奋性、振奋性的歌曲。
“天人合一”是人之生命的真谛。顺应天时,白天运动,夜晚休息。吃穿活动随四季而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关注自身体质变化,动静结合才是健康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