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云南过桥米线与桂林米粉让人傻傻分不清楚,除了看那家店面的招牌,没有更好的区别方法了。但在我看来,这两种东西其实挺好区分的。
云南过桥米线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就被大家所认可的传说是:当年有一位秀才攻读,其妻子为避免其丈夫食用时过凉,就将汤内倒入热油以保温,其丈夫使用时汤面仍然很热,需用小碗冷食。就将砂锅内的米线用筷子重置于碗中,米线将两碗架作一桥,有妻子送米线过桥之意,故称过桥米线 。这个典故在云南过桥米线的店面上都可以看得到。云南过桥米线就像一位“大家闺秀”,而且是一位有故事、有血有肉的大家闺秀。
桂林米粉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传说,传说是这种食品起源于秦朝,历史比云南过桥米线更加久远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在桃花江上摆渡的年轻人,救了漓江的鲤鱼王。鲤鱼王问他要怎么报答,年轻人是孝子,说老母亲有病,胃口不开,鲤鱼王听了,就教他学会了制作米粉的工艺,老母亲一吃,可口又易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轻人是瑶族人,所以传说米粉最早是瑶族同胞做出来的。桂林米粉始于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然是大街小巷里不可缺少的吃食之一,可见人们对它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而且大家也很喜欢吃。桂林米粉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位“小家碧玉”,踏实、朴素,比云南过桥米线更加大众化,更加让人接受和喜爱。
我就偏爱那“小家碧玉”型的桂林米粉,对它的钟爱从离家读书的那时起,一直到出来工作,虽然最近几年已经很少吃,但是对于桂林米粉却还是充满了深深的回忆及怀念。
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周围的同学吃腻了学校食堂里的饭菜,就会大呼一声:“有谁想出去吃桂林米粉的?”响亮的叫声过后总能找来几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然后大家一起浩浩荡荡地向学校外面的桂林米粉店走去,找到一家自己喜欢的店坐下来,三五个人围成一桌,张嘴就点桂林米粉。
有人要三鲜桂林米粉、有人要瘦肉青菜桂林米粉,还有人要牛肉味的、卤肉味的,更有人点了加辣鸡的,总之,在桂林米粉店里总有一款适合你的。
为什么这么多同学喜欢吃桂林米粉呢?除了味道好以外,桂林米粉里面可以添加的小吃也特别的多。在以前的店里面,摆放着各种的小吃,而且还是免费加的那种,包括有花生米、腌萝卜、葱花、香菜、酸豆角等等。每次一来,大家坐下就先来一碗喜欢吃的小吃,等桂林米粉一上来,就可以往里面倒,这样的话,本来就已经够香的米粉就更加香了,还可以按照个人的口味加点黑醋或者是辣椒酱,那味道真是棒极了。
桂林米粉要趁热才好吃,天气热的时候,大家吃得满头大汗,一边吃一边“呼哧呼哧”地吹着气,然后一大口吸进去,还发出一阵很大的声音,但是没有人觉得你这样做不妥,因为大家都在那里吃得正欢,仿佛吃这个东西就是要这样吃才好吃,就这样吃才觉得开心。有个同学吃完桂林米粉之后还要把里面的汤汁都舔得干干净净。这么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她当时那满足的表情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天气冷的时候,桂林米粉我们要吃沙锅的,沙锅煮出来的米粉味道会更好,而且天冷的时候吃比较保温不容易变凉。以前很流行的沙锅米线,现在就很少看到了。
为什么桂林米粉这么受大家的欢迎呢?一是因为价钱便宜,做为学生的我们可以接受得起;二是因为桂林米粉的做法很多,可以随意搭配不同的东西,可以吃到不同的口味,比较符合大众的需求。因此在我们学校的附近大大小小的桂林米粉店就开了十多家。那时的桂林米粉才卖三到五块钱啊,想想那个时候,就那么三五块钱的东西,就可以让大家填饱肚子,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但是如今的桂林米粉早已经不再是记忆当中的那种了。我有位同学回来看看母校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找,就冲着桂林米粉去。她自己也说在外面吃东西的时候,有时还是喜欢吃上一碗桂林米粉的。这次回来母校旁边的桂林米粉店就想吃上一碗,想找一找当年大家在这里吃米粉的那种感觉。不过她失望地告诉我说,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味道了。一碗桂林米粉现在要卖八块到十几块钱的都有,但是里面的配料却少得可怜,在店里面再也看不到当年大家喜欢吃的小吃了。“我好想念那时的花生米和香菜啊,那时想吃多少就拿多少,现在,连小吃都不见踪影了,价钱还那么贵。记忆中的东西,面目全非了。”
那是自然了,十几年过去,哪里还能找到当初的那么一点点痕迹呢?除了学校的名字没有改变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变了。
说到桂林米粉,我都忘记了最近吃过的那一次是在什么时候了。现在的我们更热衷于吃寿司、吃烤鱼、吃牛扒、自助餐等等,就算出去外面吃上一顿,那也是去商场里吃,或是去一些酒楼饭店吃,哪里还有去那些不起眼的小店里吃上一碗桂林米粉呢?就连早餐,都很少有人吃桂林米粉了。
记忆当中的很多东西,都随着时间的流渐而淡出我们的生活。当时在吃桂林米粉时,觉得那样东西是最好吃的,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容易满足,就拥有那么一点点东西,却感觉像拥有了全世界。那时的我们真好,那时的桂林米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