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郏县三苏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丁酉春,大年初四,一早全家出发,前往郏县三苏园。

我之所以将题目定为“拜谒”,是因为除了喜欢苏轼的诗文,还敬佩他历经忧患磨难、不移旷达乐观的性情,更崇拜他全方位的天纵才华,他那穿越千年时空、依然光芒万丈的人格魅力,如高山景行,令我仰慕。

“一门三学士,父子皆文豪”的苏氏父子,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二奇迹,在“唐宋八大家”的名单中,父子、兄弟悉数出现,位占其三,空前绝后,文名斐然。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父亲苏洵,青少年时代不喜读书,仿效唐人李白与杜甫之风,好任侠壮游,走了不少地方。二十七岁始发奋读书,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所以史载老苏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他擅长散文,尤其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他的成就还在于,辛勤培养了“大苏小苏”兄弟,其二子同榜应试及第,一时轰动京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苏轼,是宋代文学登封造极的代表人物,他具有儒家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生命精神,但比正统儒家通达旷放,他兼采道家哲学尚自然、贵自由、重独立的精神,但并不愤世疾俗,虽仕途坎坷,却没有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他深谙佛门随缘之理,以此来解释并坦然面对各种不幸,却拒绝佛门悲观厌世、苦行禁欲的人生观,他对道教养生术也感兴趣,却能舍弃神仙荒诞之意,而率真享受生活,烹制发明了许许多多的美食美味。

苏轼的伟大,还在于他以一己之身力,在精准理解诸家学说的基础上,打通壁垒、博采众长,形成了“兼容而有度,杂糅而有体,因时变通而不迷本真,超旷通达又切实有用”的人生哲学,为世人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宋史》称其性情沉静简洁,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的高超卓越,直逼其兄苏轼。

苏轼与苏辙,兄友弟恭,互为知己,手足情深,令人称誉。苏轼诗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前生未了因”“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等千古名句,当年,都是写给苏辙这位弟弟的。

苏辙是苏轼一生中最重要、最持久的诗友。清人查慎行,为苏轼诗作注,即将苏辙的“和诗”“次韵”一并刊行。林语堂先生也曾说,往往为了弟弟,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曾去过三苏的家乡四川眉州,并拜谒过苏轼少年时期读书的乐山凌云寺,也去过他被贬流放的海南儋州、他写《赤壁赋》的湖北黄州、《石钟山记》的长江湖口和杭州苏堤。

私下里,我甚至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梦想,希望可以将苏轼历经过的地方,全部走一趟。

那么,今天去拜谒的三苏园,是这梦想里,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地方,因为我所景仰的苏氏父子,就长眠安葬在青山绿水的这块宝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苏轼祖籍四川眉州,病逝在常州,为何偏偏选中了河南郏县茨笆乡,将这里作为归宿?

原来这里,背靠嵩山奇峰莲花山,面对汝水旷川,黄帝钧天台在其前,左右两小岭逶迤而下,宛若峨眉,山明水秀,景色宜人,被称为“小峨嵋”。和苏轼四川老家的地形地貌有相似之处。

苏轼曾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却在赴任途中又改谪他处,实际上并未在这里工作过,但郏县“小峨嵋”位于许(昌)洛(阳)故道上,苏轼前往京师开封,应该是多次路过这里的,他看中了此间山水,在《别子由三首兼别迟》中表达了对这里的向往之情:

先君昔爱洛城居,

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

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

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

两翁相对清如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据史料记载,苏轼得以葬于郏县,是苏辙一手操办的。

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三苏园景区,由三苏纪念馆、广庆寺、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中年布衣塑像、苏仲南夫妇墓及梁氏墓、三苏陵园和东坡湖等景点组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苏轼安葬此地后11年,苏辙在许昌去世,其子依嘱将他葬在苏轼身边。元代,郏县县尹杨允在苏轼、苏辙两座坟墓之间,为苏洵建造了衣冠冢,于是称为“三苏坟”。

进到园中,行人寥寥,空阔旷静的大道两旁,遍植苍松翠柏。

缓步观瞻完“三苏展览馆”内,几十间的三苏展厅,穿过甬道,走过广庆寺、东坡湖,再从面朝西南故乡方向的苏轼像旁走过,来到三苏祠,这里古柏森森,幽静肃穆。

园子后面是三苏坟,门楼里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苏轼“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院中柏树,遮天蔽日。夜阑更深,似有阵阵风雨作响,此即“苏园夜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里的松柏,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所有柏树,都倾斜着躯干,朝向西南生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传说苏洵父子安葬此地后,非常思念西南方向的家乡——四川眉州,以至柏树都有了灵性,朝向西南,因而当地百姓将这些柏树叫做“思乡柏”。

虽是春节,来此游览的人并不多,六十元的门票价格,我提前在网上购买只需五十,到了这里才知道,有一半折扣的优惠,于是退订网购,每人付了三十元就饱览了园内博大精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在仔细观看展厅资料中,还纠正了我一个认知错误:当年苏洵携二子出川,走的并不是三峡水路,而是沿陈仓古道,现在的宝成铁路一线,经秦岭出川,过三门峡、郑州至京师开封。

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我和苏轼的生日是一天,年代却相差九百多年。之前读书,发现我的生日和杜甫老先生同日,其间相隔一千多年,当时也令我很是激动了好几天。这次看到展厅介绍,心里更为同是水瓶座外星人的我们而骄傲。愿我也能像老杜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像东坡那样旷达乐观,一蓑烟雨任平生。

虽然这星座一说,是西方人的发明,但我多么希望,可以“附庸”一下下心目中文坛泰斗的风雅,如果能给愚钝的我通一点点灵,该是多么的荣幸。嘿嘿,别骂我虚荣哦,虚荣是我前行不懈的动力,他们才是我愿意永世追随的巨星,文章光芒,照耀千秋,引领我心遥遥向往。

出来三苏园,驱车继续前去不远处的钧瓷古镇神垕,路途上突遇瑞雪天降,纷纷扬扬。

雪花欢快地扑打着车窗,以其轻盈撞击着坚硬冰冷。

田野四望,一时便茫茫苍苍,翠绿的麦田陇间,覆盖上皑皑白雪,阡陌分明,如画卷一般清新明净,春意暗含,生机无限。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虽离开三苏园渐行渐远,我的思绪却轻舞飞扬,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越来越亲近,他们能长留在我的故乡,是多么骄傲自豪的荣光。

这纯洁静默的雪花,似是三苏在天有灵,降下吉光羽片,惟愿启示我辈灵感,传锦绣文章华彩诗篇,承绵绵文脉安身立言,得名士气度恒久流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晚独一人坐门楣,沥沥街雨如泪水。 感冒不适心疲惫,苦衷难言自体会。 女子打小将父随,性格坚毅志不亏。 未遂人意事愿...
    霍家老六阅读 162评论 0 0
  • 学习手绘的初衷,就是为了学习色彩搭配技巧,把思维导图画的更美。另外呢,学画简笔画,以后可以陪孩子画画。 2月迷上缠...
    知予君阅读 399评论 7 7
  • 《永远的瞬间》 挨过月考后,我又如愿以偿的回到了最后一排,准备继续堕落,逃离了那不利于身体健康“唾沫星子和粉笔...
    朝露铭阅读 1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