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研究

让参与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内在及外在的体验,使研究者能身临其境地了解用户体验。

日记可以是结构化的(多数)或非结构化的。
结构化:预先为参与者设计好一系列要反馈的问题。
非结构化:不规定具体的形式,允许参与者用他们认为最合适或最容易的方式去描述体验。

一个理想的日记研究需要做到:问题是提前设置好的,问题容易回答,用户体验的频率不会过于频繁。

注意事项

参与者提供数据的过程不受监督,因此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参与者可能省略令他们感觉难堪的信息或者遗漏某些重要信息等,这些情况需要通过后继的专项研究来弥补,跟进访谈或者实地研究意义重大。


形式选择

  • 纸质手册

无需硬件或软件,任何人都可以参与。
便于携带。
提供图片花费少
成本低

部分参与者可能不会寄回日记(即使已经完成了一些或大部分内容)
手写体难以阅读和理解
转录日记以进行数据分析需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获取数据时间周期长

  • 电子邮件

几乎人人可参与
无须处理纸质信件
内容都为打印体,无须辨认手写体
无须转录
可随时提交

用户可能延迟发邮件,出现记忆偏差
某些照片或录影方式需现将内容下载至电脑,用户可能忘记上传附件
某类参与者不使用电子邮件

  • 语音信息

提交的操作成本低
数据丰富
可以生动的描述情感状态

某些场景无法使用语音
语音转文字不能确保准确,需要人工听取记录,补充缺失或错误信息

  • 视频日记

提供音频和视觉数据,易让人产生共鸣
更容易并准确地表达情感

某些场景无法录制和提交视频
录制视频时可能遗漏信息或跑题
转录数据成本高

  • 短信(文本信息)

提交内容为文本格式
几乎任何场景都可以使用

手机套餐费用高
手机输入长文本不便

  • 社交媒体

可以看到更多内容以补充背景信息,加深对参与者的了解
能很方便地提交视频、图片和链接
能在网络实时提交日记,不会延迟

如果记录不是私密分享,可能因为顾忌粉丝想法而束缚自己
社交媒体可能对分享内容进行限制(如文本字数)
难以指定特定格式回复

  • 在线日记研究服务或手机应用

收集的数据可以直接进行分析,无无须转录
自动提醒参与者提交记录
通过智能手机随时参与
有机会获取参与者地理信息

部分参与者没有智能手机
补偿移动网络费用


取样频率

每日一记

要求参与者在每天结束时进行反馈。最简单快捷但效率低,不可靠。

事件日记

用户自己决定何时记录,须描述遇到的问题或情况,以及是如何解决的和解决的困难程度。适用于事件的出现频率低时,但频率高低与重要性无关,高频任务可以直接观察,避免用户频繁记录。

参与者可能缺乏描述问题的专业技能

用户对于问题的发生原因可能认知错误

预设间隔

在特定时间提醒用户记录,比如减肥网站要求人们用餐后提交消耗的食物信息。

随机或经验取样

对参与者的瞬时体验随机采样,更关注参与者当时正在发生的体验。对于捕捉不太常见的瞬间不适用,适用于观测一些常见或持续时间较长的体验。人们每天都需要各类信息,但可能在意识到之前,需求就已经溜走了,这种方法能捕捉这些需求,引导用户关注需求本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