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吴起”(1)毁誉参半
【原文】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或谮①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②,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③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注释]
①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②曾参:孔子的学生,著有《大学》《孝经》等,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③司马穰苴:春秋末齐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
[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国任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对吴起有疑心,吴起便杀了自己的妻子,求得大将,大败齐国军队。
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攻击他说:“吴起当初跟从曾参学习,母亲死了也不回去治丧,曾参后来和他断绝了关系;现在他又杀妻来求得您的大将职位,真是一个残忍缺少德行的人!况且,一个小小的鲁国,却有战胜齐国的名气,恐怕各个国家都要忌惮鲁国了。”
吴起恐怕鲁国治他的罪,又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就前去投奔魏国。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这人贪婪好色,不过他用兵作战,却是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不及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攻打秦国,攻占了五座城。
【原文】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①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jū)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②,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③矣,是以哭之。”
[注释]
①赢:背,担。
②旋踵:调转脚后跟,这里指后退。
③所:处所,地方。
[译文]
吴起做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同吃同住,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担粮,分担士兵疾苦。有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痛哭。有人奇怪地问:“你的儿子是个士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还要哭呢?”士兵母亲答道:“你不知道啊!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英勇作战从不退缩,就战死在敌阵中了。现在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我儿又会战死在哪里呀,所以痛哭。”
[点评]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创立了中国第一支职业军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一生无败绩的名将,被认为是中华第一名将。
吴起带兵有两大特点:一是讲政治。
他与最低下的士卒同饮食,夜不睡专门的床席,行不坐车乘;亲自带着干粮,和士兵一块儿行军;有的士卒生了脓疮,吴起亲自为其吮疮,把脓血挤出来给他治好,三军将士无不感激。吴起是懂带队伍的人,知道怎么赢得人心。
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带兵严格。据《尉缭子》里面记载:吴起出兵,有一个十分勇敢的士兵,在没有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就冲出去了,斩获了敌人两个首级,吴起为了严肃军纪,以违抗军令处死了这个士兵。吴起还加强军事训练,他训练的“武卒”(特种兵),有严格的体能标准,战斗力特别强。吴起曾用训练有素的五万武卒,打败五十万秦军,取得西河之地,威名远扬。所以吴起确实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史书上认为,吴起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物。没人否认他的才华,但品德上的致命缺陷却又让他备受争议,最匪夷所思的便是“杀妻求将”一事。
然而,吴起真是一个杀妻狂魔吗?这件事的真伪还是存疑的。《史记》上记载此事的只是寥寥几字,而成书更早的《韩非子》 没有记载“杀妻”之事,而提及的是“吴起休妻”。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与吴起的 “杀妻求将”之说逻辑上矛盾:吴起从鲁国离开后到了魏国,受到魏文侯重用,为魏国立下汗马功劳。新即位的魏武侯为了试探和拉拢吴起,便想要政治联姻,把女儿嫁给他。试想,假如吴起有“杀妻”的黑历史,无疑说明他是一个视妻子如无物的人,而魏武侯却偏偏想把女儿嫁给他,这不可思议。面对魏武侯的联姻要求,吴起竟是拒绝的。在杀妻求将这一事件中,吴起之所以杀妻,假如是为了功名。但现在国君想要把公主嫁给他,却被他拒绝。这有些讲不通。
再读《资治通鉴》下文,和曾参学习过儒学的吴起和魏武侯大讲德政为宝的道理,从吴起的这番言论来看,他称得上是一个儒家的拥趸者。这样的人,怎么会做出杀妻的事情呢?如果他真是一个品德不堪的人,他还能在国君面前如此“大放厥词”吗?
如此看来,此事另有蹊跷。《资治通鉴》里边有一个字,即“谮”字,意思为说坏话诬陷吴起,也就是政敌对吴起的恶意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