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在写作中的运用
有个微读书友私信我。刚看到一大段话我非常感动哈哈哈。她是我一位书友bw推荐过来的,原因是她喜欢我的叙事风格。
书友写的很好,我以前看书都是私下写想法或总结的。没在这上面发过,因为总觉得写的不够好,不敢在书友们面前班门弄斧,但最近我也想到,自己私下写终究狭窄片面,想要阅读更有意义,就要多方面吸收,而不是只是自己认为,不过我写的肯定有诸多瑕疵,毕竟有些书籍我理解的不好,最悲催的是第一篇公开的书评,还被屏蔽了,再写就要注意,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像书友一样[微笑]
我是这么回复的:
推荐你用简书,你在上面发,改到自己满意了再发到微读上,没有人是第一遍就满意的,我也是改了好多遍才发出去的哈哈哈。相信那些别人1000字书评也是这么弄的。(ps:草稿放在有道云笔记里)
不要有完美主义心理负担,就可以轻松写出书评了。这是我的写作小秘籍,一般人不告诉ta。
当然背后也是有心理依据的,有个叫grace的书友评论如下:
你的这个理论跟心理学家维克多是一样的,他推崇“矛盾疗法”,就是你想要什么,反着做反而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就好比不刻意追求幸福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或者失眠的人告诉他晚点睡,失眠自然就好了[偷笑]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这跟微习惯有什么关系吗?
有!当然有!
微习惯是完美主义的克星!
微习惯里面有个微字。
作者在《微习惯》一书中,说到:他自己每天的标准是写✍50字。
别小看这一句话,这里面道出好多写作者的写作心得。
这里面揭示的哲学思想是:过程比结果重要,结果蕴藏于过程之中。
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写鸿篇巨制,先写一部分完,再写一部分。为什么我写的书评比较有哲理,因为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每天一有灵感冒出来就往里面填充的,所以会有点层次性。就像我的《小王子》故事书评-小魔鬼,里面其实是分成几个事件来写。(相遇-分别-冒险)。如果不分成几部分来写,我也会犯完美主义心理,反而编不出来故事。
《晨间日记的奇迹》里面作者也说,人天生就有就有一种把格子填满的冲动。而格子也可以看成是每个微习惯。
微习惯里面也有"习惯"两个字。
平时要有写作的习惯。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里面的作者就有写作的习惯。
人家是怎么做的?
也是克服完美主义心理,写的第一版先发到轻媒体(类似于豆瓣、知乎、简书)这样没有人认识他的app上去。然后再慢慢发到公众号,最后升级为书。这是人家写作的习惯。
苟日新又日新。
完美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就像"追求卓越"四个字,永远都在路上。
我是怎么说服自己克服完美主义心理,一般安慰自己说,这是我2020.11.12此刻的读书体会,并不代表我以后重读时的读书体会。再说同一本书的书评你去年发了,今年再发第二版,也没有人会记得太清楚的,毕竟大家都会遗忘。
快要到结尾了,我一般写1000字或1200字就结束了。多的话就分篇来写了,这同样也是一种微习惯的运用。就像我的《月亮与六便士》故事书评分了几篇来写,这让我写的不累,写完一篇就会有反馈,而且读者看的也不累。
写的有点插科打诨,但我知道大多数人就喜欢看这种。世界上的写作方法数百种,但是背后都有微习惯思想的影子。只要你明白一种写作思想的奥秘,就可以拥于好几种自己的写作方法。
你们是怎么在写作中运用微习惯的,欢迎留言评论,期待微读早日成为一个高精尖的书评app.(不是什么大v,只是想写些有启发的书评,勿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