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这句话大意是说要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
但这话我读着有些别扭!
比如让男人试着站在女人的立场想,于是出来一句名言:“要多喝热水。” 有问题吗?多数女人会被气疯。
但是男人觉得没问题呀,毕竟他们的认知范围就只能到这了,就连佛洛依德说他研究女人十几年也不知道女人到底想要什么,试问广大男士又如何站在未知的立场去想问题?
所以有些时候你自认为已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其实还是从你自身的立场出发,限制在你的认知范围内,陷入自我视角的陷阱,又或者随意给人发明需求,结果一无所获。
因此我认为站在别人的立场前提是,要对对方有足够多的了解。
就像做营销方案,如果不深入“现场”获取足够多的已知因素,只是一群人在房间里敲敲打打弄出绝世方案,其实也只是自嗨。就算方案大获成功,也是运气罢了。
虽然在解决问题方面,站在别人立场思考显得有些单薄,但是我发现这句话用在激励上却非常有用。
比如鼓励新手销售去做陌拜,从新手销售自身的角度来说,会顾虑自己会不会被客户讨厌,会不会被拒绝,被拒绝了怎么办。大多数人还是怕打扰别人,会小心翼翼地处理与人的关系。
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去给他打鸡血,传授一些话术技巧。就算给他一整套稳赢的思路,也是无济于事,因为他把陌拜这事给想成是件不光彩的事情(类似电话销售),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还是困在自己的世界里。
正确的做法,是要改变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把陌拜这事添加使命感和正义感。
如何做?站在客户的角度想,如果没有你登门拜访,告诉他还有这种产品,那客户就没有机会知道原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你不告诉他,他怎么知道呢?”
你是带着使命感,去通知客户的。你是在帮他,给他提供更好解决方案的。
以己度人,顺着能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思路来,把这种感觉安在对方的身上,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寻找“借口”,
“你不说,他怎么知道呢?”
这句话的魔力真的很大,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可以用到。很多心结也可以因为这句话解开。
反正我是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