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志先生
“乡风”从社会学意义上看,是由自然条件的不同或社会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特定乡村社区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是特定乡村社区内人们的观念、礼节、习俗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被人们仿效、传播并流行。树立新型乡风,倡导文明发展,是当前阶段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也是振兴乡村的必然要求。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中,“乡风文明”承接上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九大报告中将原有的二十字方针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在十九大报告中"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是有着的重要地位。
乡村文明不是光喊口号,要实现乡风文明振兴乡村,既需要软实力,也需要硬实力。
软实力,是推动乡规民约,因势利导,移风易俗。多年来弥漫在乡村的不良风气,通过推动乡规民约,倡导正向乡风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攀比之风,倡导节俭之风。积极传播科学精神,摒弃陈规陋习,削弱求神拜佛风气。软实力的建设不单在移风易俗更重要的是推动乡村面貌的改善,提倡公平正义,真正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有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才能改善乡村面貌,也更能提升村民信用,形成正向反馈。
硬实力,是软实力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新型乡村建设的基石。要摒弃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硬实力必不可少。清明时节,清明祭扫作为一项流传久远的传统习俗,应当大力传承,在一些地区,各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应对清明节祭扫带来的问题,确保清明祭扫活动文明有序,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例如“鲜花换纸钱”等措施,倡导低碳环保,引导“祭之以丰,不如养之以厚”,与其在祭拜先人时大肆追求精美的祭品,不如在老人生前多抽时间陪陪他们,进行思想升华。
软硬实力匹配,更能做到预防作用。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外出务工人员多,抛开家庭因素等原因,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导致农村青少年精神世界“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凸显乡风文明,综合软硬实力,为青少年多修建一些公共篮球场、少年宫等,多举办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也能够参与进来,构建起系统性的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积极预防青少年问题。而软硬实力也不单是运用在青少年上,在更多方面也将显现威力。
实现十九大报告目标,乡风文明承接上下,是重要一环,意义非凡。而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软硬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调发展创新高,有道是“好乡风就是生产力,胜过黄金,更胜过好气候好风景”。简言之,只有做到树乡风倡文明,才能实现助发展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