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带着宝宝在商场的一个积木城堡中玩,见到了孩子呈现的所谓“不乖的状态”,让朋友很无奈的场景:在积木城堡中,浩宝看到一辆车,他两眼放光地冲上去就抢,坐在车上的孩子不让抢,他伸手就是一顿打,浩宝妈妈赶紧拉开,浩宝力气非常大,钻进车死拽着不放,接着就是两个宝宝歇斯底里的哭叫。浩宝妈妈一边道歉,一边劝浩宝:宝宝,你要排队,等小朋友玩完了你再玩,我们等等好不好。我们去钻山洞吧。哇,那个积木好好玩啊。结果浩宝完全不听,认定了就是要这辆车,朋友着实心累。
从玩具的归属上看,这辆车应该是让对方宝宝先玩完,再轮到浩宝的。如果是我,我会先把浩宝抱开,此时他会拼命地哭拼命地挣扎,相信大人的力量还是能HOLD住他的,最好带到一个安静的角落,让他先把情绪全哭出来,拥抱他,告诉他:“宝宝,妈妈知道你现在因为玩不到自己想玩的车,感到非常伤心。伤心的话你就先哭一会儿,等你想解决问题了,妈妈再跟你说。妈妈现在就陪着你,妈妈陪在你身边。”等到他情绪平静下来了,再跟他沟通。
妈妈:“宝宝,你很想玩那辆车是不是?可那辆车是那个小朋友先拿到的,他需要先玩,你可以排队等待一下。”
宝宝:“不要不要,我不要等,我现在就要玩!”
妈妈:“妈妈知道你真的很喜欢那辆车,如果你在玩,别的小朋友过来抢你的车,你是不是会很生气,你也不会给他玩的,是吗?”
宝宝:“嗯。”
妈妈:“所以玩车需要排队,等小朋友玩完了,我们再玩。宝宝,我们现在一起过去跟那个小朋友道歉,因为你打了他,再跟小朋友说,你玩完了就给我玩好不好?我在这里等你哦。”
妈妈还可以带着另外一样玩具,跟小朋友交换,商量看能不能现在给他玩;还可以让宝宝坐在车后面,跟他一起玩。
因为这个宝宝才两岁多,问他太多开放性的问题,他可能会不知道如何表达,在这个阶段与孩子的认知水平对应的,应该是向他展示合理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教他怎么说,怎么做。
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心理学中提到的延迟满足,遏制冲动的行为。在浩宝的这个场景中,也可以用延迟满足来看待。浩宝看到喜欢的东西,他立刻就想要,这是本能的冲动,他的欲望想要立刻被满足,当没有被满足时,他会愤怒、攻击、耍赖;等待与另想办法解决问题都太耗时了,不能立刻马上满足欲望。妈妈可以耐心地引导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寻找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需要时间,对于妈妈来说需要时间来引导,对孩子来说需要时间来等待“花开”。也许,用“学会等待”比“延迟满足”更合适,和宝宝一起“学会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