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看到简书里有篇《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就是三、四年前偶遇它,并通过它认识那个叫张德芬的作家的。后来也看了她好几本身心灵的书,却没有一本让我能至今难以忘怀的。由此,我也开始思考未知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
我很不苟言笑,是否和我初次见面的人也会有如此印象呢?只记得,那时候的我还是个中学生,谈不上有心事,与父亲同行,碰到路人甲,却会问我父亲:“你家女孩在跟谁生气吗?”哦,我发觉,我这样的翘嘴巴,皱眉头的容貌真的很不讨喜呀。
我很胆小怯懦,这好像也是公认的,不敢见领导,不敢讨说法,不敢学开车,不敢与狗亲近。还记得刚结婚时,丈夫载着我回娘家途中,路遇某户的草狗,没有牵绊,撒欢的时候,看到我们的五羊过来,追着我们疯跑了老长一段路,我则被吓得大有魂飞魄散之感,丈夫笑话我,狗哪跑得过摩托呢。此后,每经过这段路我都不由自主地搂紧丈夫的腰,任由他笑话我的胆战心惊。
我很笨,从小我们家,我应该是最笨的,父母灌输的就是我的反应很慢,数学当然不够好,理科更不用说,虽是长女,我还力气小,动手能力差。
家庭教育中是有个隔代教育问题的,而心理学的角度,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之所以,我一直以为我是笨的,我需要笨鸟先飞的,这是我的原生家庭给我的,而何其幸运,对于我的隔代教育也始终存在着,当较为情绪化的妈妈和反叛期的我相爱相杀时,总有小脚伶仃的奶奶或是大义凛然的外婆坚定地站在了我这边,呵护着我的小心脏不受伤。
后来的后来,我有了些朋友,我可以和朋友们谈笑风生,促膝谈心,因为是相知的人,我是不需要戒备的,我甚至愿意把自己的一颗心掏给对方吧。我可以一个人漂在异地不知害怕为何物?因为我碰到的都是些人生的旅人,他们都来去匆匆,我也不需要戒备,我也愿意以诚相待。同事中,我的电脑考试成绩总还是不赖的,工作生活中发现了很多比我“笨”的人,我想,我只是成长在一个聪明人的家庭里,而一无所长的我显得尤其笨了些。
其实我是坚韧的,是敢于挑战自我的,是可以坚持自己曾经的梦想的,彼时,每天一个多小时骑车来回的高中生活,让我学会了坚韧,也让我拥有了与算命先生抗争的勇气,当我的高中影评拿了校一等奖,我的作品登上大学里的班报时,我发现我还不是那么差。
因为胆小,错过了许多机会,因为笨,于感情上,我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也伤了他们的心;也因为坚韧,于工作中,我屡败屡战,还是不肯放弃;因为我怕我的大脑先于我的身心钝化。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依然怀着一颗“少女心”,追着一个不可及的梦,直到生命的老去,不敢停下,因为奶奶站在窗台边,告诉我说:“我们家**到底是读过书的,瞧,学得那么快,动作一点都不慢。”
奶奶告诉我,遇到相熟的人要打招呼,实在不知道说啥,就要微笑待人,奶奶总不失时机地夸我是:“读过书的人。”,在奶奶眼里,我却是个很识字,有点倔脾气而又离她最近的孙女,比我大整整72岁的奶奶在我幼时带着我挣半个人工的记忆依稀存在,百岁奶奶枯瘦的双手不停抚摸我的手腕,“怎么又瘦了呢,要吃好点,别挑食。” “别怕,有奶奶在。”
于原生家庭家庭中,我是自卑的,我极度的缺乏安全感但从奶奶那里,我却得到了自信。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尽管我们都靠读书跳出了农门,父母也曾因此“红极一时”,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谈不上严厉,却绝对是严格的。我们是当代人眼里的宅女,姐妹俩关在家里做游戏,也不愿出太远的门,一则父母不让,再则也没有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玩伴。可是年龄渐长,愈加发现父母的教育也不是不好,它让我们学会了内省,学会了低调做人,踏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