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失落的卫星》

朝着太阳落下的方向,在雕像倒下的地方,我寻找中亚的失落之心。

虽然没有到过新疆,但是我想象过天山,或者帕米尔高原的另一侧是什么样的世界?但这只是想想而已。刘子超的《失落的卫星》为我们展现了中亚的世界。

中亚五国曾经是苏联的盟国,19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纷纷独立。正如书中所言:帝国化为乌有,一切如离轨的卫星。作家刘子超在9年间,先后几次深入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塔吉克斯坦 、 乌兹别克斯坦 ,遗憾的是他几经波折始终没有入境土库曼斯坦。书中介绍了各地的历史和现实,以旅途中偶遇的人和事。通过这本书,中亚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荒凉、寂寞,如同登陆月球。

我在想也许是因为环境造就了人,这其中包括了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在《失落的卫星》中,刘子超笔下人物留给我的印象只是坚强,缺少热情。在那些荒凉的土地上,他们的生活几乎看不到希望,日子艰难而寂寥。

书中讲到了很多人和事,下面两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他遇到了一位来自山东滨州的人,书里称他为“咸海王”,他带领工人在咸海收集虫卵深加工后做虾饲料,“咸海王”一个人在咸海边生活了7年,每过一段时间,孤独都会将他折磨到崩溃。这难道就是一个人孤独的极限是什么吗?

在参观塞米伊的核试验中,作者写到了这样一幕。

我问讲解员:"库尔恰托夫过去拥有那么多科学家,那么多知性活力,可现在人口锐减,日渐衰落。你怎么看待这种状况?

没想到讲解员立刻翻脸反驳:"谁告诉你库尔恰托夫日渐衰落了?政府会确保这里一直繁荣下去。"

作家在书中经常会对当地人提出类似的问题,有些人会接受现实,有些会抱怨政府,但是这位讲解员的的确就像一声惊雷。

其实,这是他的一句伤心的回答,也是他留给自己的的一点自欺欺人的尊严和希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