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身于抗日战争;在极度穷困的时刻,他自强不息,敢闯敢拼,用最质朴的勤劳奋斗在异国的土地上开凿出一条自己的路,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在功成名就之际,他心忧家国,情系中华,重建泰国丰顺会馆,不遗余力地为家乡建设长年奔走,出资出力。
从支援抗战到支持家乡建设,处处尽显他的赤子之心。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身上都镌刻着中国的烙印,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展现着一个中国人的英勇智慧与民族气节。他就是泰国第四代华人、泰国罗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碟兴两合公司总经理、碟兴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国锦丽力肥皂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国丰顺会馆永远名誉主席罗锦碟。
奋斗不止 爱拼才会赢
罗锦碟,1926年出生于泰国北碧府,祖籍丰顺县湯坑湖陂乡。5岁时,他跟随父母回到中国,在家乡丰顺接受了两年中文教育,7岁随祖母返回泰国,自小受到父母的家训,要精忠报国,要谨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9岁时,父亲与世长辞。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小小年纪的罗锦碟便懂得生活的艰辛,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协助叔父做田园农艺工作,以种烟、种菜为生。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顽强的意志,也让他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15岁那年,罗锦碟告别家人,只身从乡村来到曼谷谋生。最初的工作是在一间鞋店学做皮鞋,虽然只是做工,但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没有抱怨,潜心学艺,夜以继日地辛勤劳动。在他看来,虽然工不富人,但终身有艺便不会被饿死。本着这种踏实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罗锦碟在鞋店做了三个月。随后,在朋友帮助下他找到了自己的叔叔,便在叔叔的皮革厂工作,一做就是六年。付出的是时间与苦力,收获的是对皮革工艺的精通,对商海沉浮的认识,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初次的资本积存。
机遇与成就,总是留给有雄心壮志并付诸行动的人。21岁那年,罗锦碟毅然辞去皮革厂的工作,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与人合伙经营一间织布厂。创业初期的状态并不乐观,机械设备是古式脚踏机器,资金短缺,但罗锦碟不畏困难,他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认准了方向便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在他的努力下,织布厂逐步有了改善,拥有三百多架织布机,也赚了很多钱。然而好景不长,很多外国纱布纷纷进入市场,手式织业终究是难于自动化织业的竞争,认识到这一点,罗锦碟果断关闭工厂,弃行改业。
34岁那年,他在曼谷旺地、都市中心——野虎路中段买下一间店铺,创立碟兴两合公司,经营皮革业用具和铜、铁、钢制品等小工业用具。由于罗锦碟善于交际,待人真诚,信誉卓著,人缘极佳,商行开业后业务蒸蒸日上,也奠定了罗锦碟的事业基础。但罗锦碟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他并不满足于此。54岁那年,他看准房地产行业,创立了泰京碟兴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承建学校、公路桥梁、房屋楼宇等政府建筑在内的各项工程。罗锦碟办事认真,服务周到,不论大小工程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声名卓著,深得政府及社会的信任,碟兴房地产公司逐步被曼谷各界熟悉和推崇,成为泰京实力雄厚、服务一流的房地产企业。
有人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罗锦碟先生说:“不对!人无良心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横财是强抢,做生意要靠自己慢慢地去奋斗,善良公道地做人,赚公平的钱,才能够富有。”
勤劳、善良、诚实、正直,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也是罗锦碟60多个春秋不屈奋斗的精神写照。他是驰骋商场的硬汉,但也会在某个时刻轻吟浅唱那首经典的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在歌中看人生起伏,在歌中掌控自己航行的船,赋予自己前行的力量,永不退缩。
国家有难 愿做无名英雄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前夕,罗锦碟收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包裹——一本抗战纪念册。罗锦碟感慨万千,他说,70年过去了,没想到中国政府还记得他这位曾经的海外抗日地下党。翻看着这本纪念册,老人的思绪,一下被拉回了70年前。
当时他正在泰国工作,听到关于日本侵略中国的消息,他决定要为抗战出一份力。1942年,罗锦碟跟随泰国共产党领导人一起工作,成为海外地下抗日组织的一员。在一次工作中,由于被人出卖,罗锦碟面临着身份随时会被曝光的危险,在千钧一发之际战友将他的照片对折之后藏入鞋底,才安全躲过间谍的搜查。逃过一劫的罗锦碟依旧坚持做地下工作,同时他通过叔叔的关系,把钱和物资运送到马来西亚同盟会,几经辗转,最后送到中国,支援中国抗战。
罗锦碟说:“做为中国地下情报员,上线不动下线不能动,就算是无名英雄,也是万分荣耀。”在他91岁那年,中国抗战部给他送来的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抗战七十周年大型国礼,让罗锦碟激动得老泪纵横。随后一年,国家又为他颁发了“三军大会师国玺”。他说:“没有国就没有家,爱国家爱民族是我的志愿,为国家为人民做事是我的责仼。”
他是经历硝烟战争的人,更懂得和平发展的美好;他是与祖国一同成长的人,饱含更多心忧家国的赤子深情。人民团结、祖国强盛是罗锦碟对中国永远的祝福!
如果要用一首歌来表达罗锦碟对那个战争年代的纪念,对家国的保卫和坚守,他说,那就是那个时候唱得最多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93岁高龄的他依然能铿锵有力、一字不差地演唱这首留存于记忆深处的歌曲。
海外唱响 我的中国心
抗战胜利之后中,罗锦碟在泰国发展着自己的事业,也时刻关心着中国,对家乡丰顺的发展更是尤其关注。他说:“自强不息做自己,强大之后还要去帮助弱小的人。”根据丰顺县当地的官方统计,罗锦碟对家乡的贡献甚多,其中还创造了两项至今无人逾越的记录,一是从1978年以来,至今返乡多达270多次,二是参与家乡慈善项目最多、范围最广,其中涉及教育、医疗、交通、水利、旅游等等。
1978年,是罗锦碟第一次回国捐款。他发起泰国华人捐款,筹得320万人民币捐赠给家乡丰顺建设学校。这些钱是泰国老华侨们的血汗钱,但为了家乡的建设,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们捐款的热情高涨。罗锦碟说:“没有知识没有本领就很难生存,要有学问,才有发展,国家的未来也才有希望。所以我们首先要帮助祖国建设学校,帮助祖国培养人才。”
1985年,在泰国老侨领的倡议下,决定捐资重建丰顺县华侨中学,时任泰国丰顺会馆副主席的罗锦碟毅然担负起筹资、监工的重任。他和徐思钦等人,放弃商务,无论白天黑夜,逐一上门拜访同乡,动员他们为建校捐资。后来得到了150多位侨亲的竞相乐助,筹款400多万元。资金解决了,他又心系工程,献计献策,保证施工质量。1987年,一座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有36间教室、可容纳3000名学生入学就读的丰顺县华侨中学落成了!
1996年至2001年,罗锦碟荣任泰国丰顺会馆第十七、十八、十九届主席。他以团结乡亲、联络乡谊、赞助公益、济困扶危为宗旨,下定决心要承前启后,将会务做强做大。心怀重任的他,继续关注着家乡丰顺的建设,后期还陆续募捐善款建设了汤坑中学、汤西中学、丰顺中学十几所小学,以及医院、桥梁、道路等。
2002年春,罗锦碟卸任泰国丰顺会馆主席职务转任永远名誉主席,这位年逾七十的侨领,拼搏奋斗了半个世纪。他将自己的实业交给后辈经营,一心想过退休生活。但每一次回到家乡,受到家乡人民的欢迎,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热情,同时也看到家乡人民的困境,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深深触动了他的心,于是他决定尽自己的能力,为家乡人民再做点什么。
2003年9月,在潘田镇领导的盛情邀请下,侨领罗锦碟、丁文江等先生到潘田中学参观。进入潘田中学,映入眼帘的是莘莘学子勤奋学习的喜人景象,同时还有破旧的校舍。经过实地考察,罗锦碟了解到,潘田中学始建于1958年,大部分校舍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多数是泥砖木瓦房,虽经多次改造但仍有砖瓦房教室,遇到刮风下大雨,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罗锦碟的心颤抖了,他决定帮助潘田中学。他望着坐在旁边的陈香答、冯世纪、丁文江等人,对潘田镇领导说:“修一栋教学楼吧,我们帮忙。虽然我们都是老人了,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都支持点也就行了。”
千年古庙永福寺,位于丰顺县汤西镇,始建于明朝。由于年久失修,地基不牢,整寺逐年下沉。2005年9月30日,罗锦碟先生专程回乡参加重建永福寺奠基仪式,他个人捐资泰币300万铢,同时带来了泰国侨胞踊跃捐款的喜讯,永远名誉主席徐廷侨先生捐款450万铢,永远名誉主席陈香答、丁文江等先生各捐款300万铢。
2009年5月,罗锦碟回到丰顺,通过老干部陈文灵先生了解到丰顺还有一部分村民过着贫穷艰辛的日子。罗锦碟心如刀绞,回到泰国后他便向各位永远名誉主席和副主席发起了捐款。丰顺会馆永远名誉主席罗锦碟、丰顺会馆永远名誉主席胡惠南、丰顺会馆永远名誉主席陈修平、丰顺会馆副主席徐瑞營、丰顺会馆副主席罗雁列,每年以200万泰铢大米,救济丰顺同胞乡亲,已救济十年,累计救济资金2000万泰铢,救济贫困人员24万人左右。
可以说,丰顺今天的繁荣离不开罗锦碟。当罗锦碟先生卸任泰国丰顺会馆主席时,泰国潮州会馆、泰国潮安同乡会、泰国潮阳同乡会、泰国暹罗揭阳会馆、泰国旅暹普宁同乡会、泰国澄海同乡会、泰国大埔会馆、泰国饶平同乡会、泰国惠来同乡会、泰国兴宁会馆和泰国丰顺会馆等11间会馆联合送来了烁烁金盾——《实至名归》,这是对罗锦碟先生在担任泰国丰顺会馆主席期间的最高评价。
身居异域,情系故里,即使晚年退休仍未放弃回馈祖国奔走相助,因为远在海外的罗锦碟有一颗不曾改变的中国心。身有铁骨铮铮,心有柔情万丈,在每一个向着祖国深情遥望的时刻,罗锦碟都会唱起一首歌,将对祖国母亲的挚热情怀融入其中,歌唱祖国的锦绣山河,也写下炎黄血脉的赤子深情,那首歌便是《我的中国心》。
结语
罗锦碟老先生虽然已93岁高龄,但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在分享养生经验时,他说:“我喜欢默默地做好事,不求名利,它让我问心无愧,青春永在。我也喜欢唱歌,喜欢唱《义勇军进行曲》《爱拼才会赢》《我的中国心》《把根留住》这几首歌,这些与中国有关的歌曲流淌着中华文化与民族气节,鼓励我们去拼搏奋斗,让我们海外赤子漂泊的心有了温暖的归属。”生在泰国,长在泰国,90多年不学泰语,只说普通话和客家话;铭记“根”在哪里,铭记那条出发的路,让子孙后辈回中国读书,学习汉语,是罗锦碟把根留住的最有力的表达。他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为国家为人民做善事做贡献做正义之事,无怨无悔,任劳仼怨,直到人生尽头,是我一生的心愿!”
千秋岁月,奋斗不止,深情的歌曲永不落幕,而乐曲深处蕴藏的是罗锦碟老先生的家国情怀和自强诗篇。他以无疆大爱为音乐填词,以不屈志气为人生立传,彰显着华人的力量,升华着民族的正气,成为时代典范,绽放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