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夫子音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小人违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内心的刚正不阿,中正无私,由它分别出了君子和小人。)“君子之所以遵循中庸之道,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了不让自己的情绪外露,能坦然处理一切,遇到任何境界上都不会分心(君子能践行中正之路,不偏不倚);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思想与言行肆无忌惮,专走极端。”(小人不明天地之理,容易偏离正道。这里将君子与小人做了对比,因为中庸之道的前提是心理不被任何外境所动,但是小人却容易被扰动)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这里将中庸提高到天德的境界,因为它太高深了,所以很少有人能达到)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下去,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因为聪明的人自认为自己已经悟解了中庸之道,他便任意添加自己的思想了;愚蠢的人智慧难以达到中庸的境界,所以总是不去解读它(中庸之道,难以做到适中,因为理解快的人容易为此自负,理解慢的人,难以领略其中的真义)。中庸之道不能得到弘扬,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因为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了,他显得有些刻板;不贤能的人却根本做不到中庸的丝毫样子。(对于贤能的人,没有悟解中庸之道,但是却很废寝忘食,言行上能循规蹈矩,但是容易钻入句解的死胡同,对于不贤的人,却根本做不到不偏不倚的样子,因为他的心里对中庸之道根本不了解)”“就像人们每天都要饮食,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出饭菜的滋味。”(就如同人们每天都要按照中庸之道的规律来生活,有人就能做的内心如天平般不动不摇,但有人却永远不能明白遵循中庸之道能够带来的身心安乐)
【原文】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译文】
孔子说:“这个中庸之道大概实行起来太难了。”(孔子也认为中庸之道实行不下去,因为他致力于为社会培养的贤人和君子,他们的心都随着社会现实在波动,孔子找不到像老子那样心不为世动的真人了,他感慨中庸之道没有人能够接替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