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
动词是句子的灵魂和引擎,能不能自如地驾驭动词是开法拉利和电瓶车的区别。
不把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第三人称单数;及物和非及物;规则和不规则;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搭配助动词和单独使用;主谓一致配合呼应彻底搞清楚,英语怎么可能学会呢?
高年级孩子们由于动词变位没有过关,写作时有意无意用最简单的动词和时态,毫无变化;低年级的孩子可能会连区别动词和介词、副词都有困难,深感这将是一场长期的战役。
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抽象和具体,集合名词的单复数;
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介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介词短语;
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从句;
条件从句;虚拟语态;
插入语……
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概念,英文的标点符号更是连母语学生都容易出错。能够靠阅读无师自通的中国学生我还没有见过。丘吉尔同学尚且要在哈罗公学攻读三年语法,我们哪有捷径可走?
英语母语国家的教育界一直有语法派和非语法派的分野。去年9月份有个小朋友转学到伦敦Y4(相当于国内三年级),她的老师在期末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请学习使用以副词短语作为句子的开头。”这显然是个语法派的学校。
【词汇和拼写】
只要一踏进教室,最明显不过的一个观察就是词汇量和学术能力呈完美正相关的曲线。我以前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深,现在才明白标化考试从选拔优才的角度是多么科学。
虽然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整体学术水平,但是阅卷成本高,受批改者主观性干扰,而且题材的偶然性导致学生超水平或低水平发挥,不如标化对词汇量的直接评估准确和经济。的确有学生通过刷题分数虚高,但是被标化淘汰的学生一定不冤枉——没有词汇量一切免谈。标化作为第一道筛选是十分合理的。
词汇量是学生智力、理解力、记忆力、专注力、阅读量以及他从学校和家庭得到的输入和滋养——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
跟同一个老师上同一门课,不同孩子记忆下来的词汇量有差距,这是个体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更大的、成长环境造成的差异。英美富裕和贫穷家庭儿童的词汇量落差(vocabulary gap)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研究和数据积累跨越50年。希拉里 克林顿是缩小单词不平等运动的积极活动家之一。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Anne Fernald指出,美国不同收入家庭之间,儿童的词汇量在2岁之前已经十分明显,到5岁差距拉开到2年之长。
芝加哥大学的Dana Suskind博士发起“3000万单词”倡议(30 million Words Initiative)——大量研究发现中产以上家庭孩子听到的单词量比低收入家庭多1500万,比福利家庭高出3000万。苏格兰一项针对14000名学生的调查结论类似:大学学历富裕家庭的孩子到5岁时词汇量领先18个月。(注:词汇量是指孩子听到的总的词汇量)
看起来在英美,大学毕业的中产父母把很多学校老师的活儿都给干了。如果在英美土生土长的孩子都难逃词汇量弱势,那么国内国际班孩子状况又如何呢?从我个人的课堂实战经验来看,非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无解。
背单词不能止步于将一个英文单词对应一个中文解释。一个动词当然必须背下所有的变位,和它跟副词的固定搭配。作为以英文为学术语言的学生,能够用英文解释生词,并了解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下不同的解读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有志于成为优等生,你还要背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变形和转换。
事实上标化就是在考这些,再加上阅读速度——速度是熟练的事实上标化就是在考这些,再加上阅读速度——速度是熟练的副产品。标化真的是很科学,词汇量(包括语境理解)和阅读速度的确是进入高等教育的必要条件。
一个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你给他一本字典和足够的时间,他可以借助生活常识连蒙带猜读懂许多文章。美国记者何伟(Peter Hessler )结交的四川涪陵朋友就靠一本字典花了2年时间读完英文版的《江城》(River Town)。可是大学需要选拔4个小时高质量读完《江城》的孩子。
整个标化产业都在给全日制学校打补丁。标化的出题来源、解题套路和误导选项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考的就是词汇量、语法、语境和速度。这些本来就是12年训练的核心。
【语感】
语感不够,主要原因:
第一浸泡量还是不够——学习语言需要不同场景下的狂轰滥炸,校园环境不能太单一。
第二中文太过强势,而中文跟英文是格格不入的,不同于法语和德语母语的孩子,母语对英文有促进作用。
【知识体系】
学术词汇不够反映出几个问题,无一不影响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精读的质量不高(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精读都是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The hunters follow the game. 这句美国一年级的阅读材料,国内五年级的孩子还会把game当游戏理解。看到desert只知道沙漠,看不出在句子中做动词意思完全不同。The host admitted the visitor. 七年级还不知道admitted有把客人让进屋的意思。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查字典、记笔记、思考、举一反三,基本功都非常缺失。
第三、老师没有通过选择阅读书目系统、高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学术词汇量的思路。
进入欧美的大学深造,成为一个思想成熟、有判断力的社会人,需要一套知识体系:希腊罗马、圣经故事、世界历史地理、英美的价值观和治理体系、文学名著,你都需要逐步积累,才能看懂严肃报刊杂志和学术著作。
我十分认同2016年以来SAT的导向,要求高中生大量阅读“联邦党人文集”、Edmund Burke之类有深度的作品。这其实对语境理解和人文历史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内长大的孩子缺乏在欧美长期生活的常识和通识,因此系统性、针对性的非虚构阅读补充特别重要。欧美及青岛墨尔文中学有无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文明史和通识类书籍和音像资料。以帮助孩子们构建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