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利用无效性是持久卓越的唯一方法。
最大的投资错误不是来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来自心理因素。
第一种侵蚀投资者成就的情感是对金钱的渴望,尤其是当这种渴望演变成贪婪的时候。对于贪婪,韦氏词典将其定义为“对财富或利润过度的或无节制的、通常应受谴责的占有欲”。贪婪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
第二个心理因素:与贪婪相对应的是恐惧—我们必须考虑的。在投资领域,这个词并不代表理性的、明智的风险规避。相反,恐惧就像贪婪一样,意味着过度。
第三个因素是自欺欺人,它人们容易放弃逻辑、历史和规范的倾向。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怀疑……怀疑不足会导致投资损失。在事后剖析金融灾难的时候,有两句话屡次出现:“好到不像真的”和“他们在想什么”。
第四个造成投资者错误的心理因素是从众(即使群体共识存在显而易见的荒谬)而不是坚持己见的倾向。应该对群体共识的正确性持保留态度。
第五个心理影响是嫉妒。无论贪婪的负面力量有多大,它还有激励人们积极进取的一面,与之相比,与别人相比较的负面影响更胜一筹。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的天性里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
第六个关键影响因素是自负。
第七种,妥协。
怎么处理这些心理因素呢?首先,认识它们,这是我们获得克服它们的勇气的第一步。其次,要现实,承认自己受其影响,因为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绝大多数人类,你成为特例的概率非常小。
#思考:
身处周期的不同阶段(繁荣期or衰退期),影响投资人的决策判断的心理理因素有哪些?——贪婪(繁荣期)、恐惧(衰退期)、自欺欺人(繁荣期,人们更愿意相信和寻找“银弹”)、从众(任何时期都可能)、嫉妒(繁荣期与他人比较)、自负(繁荣期)、妥协(衰退周期后期)
思考,你自己最容易被哪种心理因素影响?——我受到过贪婪(妄想在没有任何知识和投入的情况下,获得超过合理的收益,结果损失惨重)、从众(跟随同事投资私募基金)、嫉妒(当听到别人赚的多时,会嫉妒,会有“繁荣期16%和衰退期3%,结果3%让人更开心”的心理)、自负(以为自己很有投资心得,其实只不过在大周期里行动了而已,其实只要行动的人,闭着眼都能盈利)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如何应对周期不同阶段不同心理因素引发的消极影响?——读这本书的同时,脑子里一直想着《beyond feelings》,异曲同工。先认识到这些绝大多数人都有的心理因素,然后接受它,并且避开他们。比如,知道自己贪婪,要问自己,凭什么你可以得到这么多?知道自己从众,问自己,跟随他们的好处是什么?与自己买指数基金比,他们为什么更有优势?
这篇章节让我想起了天主教的七罪宗,由重到轻依次为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和淫欲。也是透过群体看人性的本质,本章的内容验证了人类共同的坏习惯在投资活动中的负面影响,比如,傲慢-自负,嫉妒,懒惰-从众等。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最大的投资错误不是来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来自心理因素。其实,心理因素在绝大多数人类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都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超越感情,识别这些心理因素,并最大可能的不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