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一种价值的传播,是一个演讲者积累的交付,所以最好的演讲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结果,而这个结果是要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迎合价值的,最后听众能够记住的是故事,能够回忆的是情感。所以故事可以说是演讲内容最需要重视的部分,那么如何设计好一个故事呢?
首先要知道演讲中的故事和书本上的故事是不同的,演讲中的故事必须给他人带来某种可体验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情感的感动,可以是认知的提高,品格的升级。
为什么呢?情感来源于体验,而我们是没有办法直接去体验到一个道理的,我们对道理的理解必须在有类似的经历之后,如同“饱腹感”是在胃部有足够的食物后真实的体验,而不可以通过想象就理解“饱腹感”这个词。同样的,我们获得情感体验,也必须在故事中。同时,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代入感,好故事都会唤起听众的代入感。英雄的故事为什么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就是电影中的英雄,去感受他的际遇,让自己有了剧中英雄的情感体验,让人不断回味。情节会忘记,但情感会保留下来。
第二个价值是认知,它来源于阅历,需要对故事中因果关系的反复打磨,也是对自己和外界关系的反思,所以故事的本质就是解释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变化的情节中不断的被强化,让我们产生一种价值观。
第三个价值是品格,它是个抽象的东西,但是有不变的主题,比如独立、勇气、谦卑、责任感、坚持、气度等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品格体系,也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我们有对自己有品格方面的追求,我们可以称之为对自己的梦想,而故事很好的满足了我们对品格的追求,一种自我加持自我被点燃的感觉。当你追求一样东西的时候,也在品格上有所提高。
以上就是故事为什么吸引我们、并能够改变我们的原因。
那么如何讲一个好故事呢?
故事的第一要素是主人公。而这个主人公要有一个想法,在驱动整个的故事。这个想法要有对立和斗争,最后这个想法把自己推动到了所能够看到的极限结果,什么意思呢,这个动力所产生的行为,不仅让自己获益,也让相关的人获得了积极的改变。原来的预期达成或者没有达成的同时,主人公的视野扩大的,目标变大了。
比如说《飞屋环游记》中,主人公外出探索的欲望和现实生活的忙碌中间的斗争持续了几乎一生,而当他坚定的开始自己旅程之后,目标只是一个对妻子承诺过的地方,履行对爱的誓言,然而最后这个目标没有达成,却让他收获了更大的感动,用另外一种方式展示了对爱的守护,而且这个爱推动了更大的意义。所以好故事一定要把事件的结果推动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获取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是听众愿意追随的,他们追随的不是意义,而是自己也可以的一种获得感。
第二要素,情节,也就是主人公的路程。情节有一定的规律,起先会是主人公和追寻的目标中间存在差距,所以形成了挫折,遭遇打击的时候要先顺应这个力量给我们所带来的主观感受,一路滑落,失去自信,从既往的价值体系中偏离。然后设置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要从他既有的经验、经历中,靠自己的努力挖掘出来,而不是轻而易举的就获得了神奇队长的能力。把向外索取变成向内的挖掘,唤醒了自己原来就有的力量,破除雾霾接受使命,同时迎接风险。
为什么能够唤起呢?需要设置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要从品质中寻找,原来就有的品质只不过被压抑住了,在危机之时,反而激发了这个潜质。给懦弱者勇气,给自私者大爱,这都是很好的设计方式。主人公放弃自我的安逸,开始去挑战风险。故事中所要承担的价值,一定和主人公所要牺牲的东西相匹配,然后通过风险这个杠杆把收益放大,所以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所以设计故事情节的公式是收益等于牺牲的成本乘以风险。有句话叫宝剑赠英雄,英雄之时暂时的落魄,英雄的属性没有丢掉,所以宝剑有缘和他合二为一,赋予它力量,这个宝剑是能力也是风险。
英雄再次崛起,故事由此走向新的阶段了,如果你想让情节变得更加的复杂就可以连续设计,但是面对的困难是不一样的,否则有有点对情节过于的加工而失去了事实的尊重,故事的确超越事实但是不能完全脱离事实,我们想一下很过国产偶像片,越演越假,就是对挫折的应用太过度了。
所以我们最终挖掘的东西,就在转折点还有最后的结局上,那么结局如何进行设计呢?结局不能让人一猜就到,必须用曲折性,让听众怀疑这个结局是不是真的会到来,最后听众应该是即便知道了结局,也愿意继续听下去,因为你设计的过程给他们留下了快感。
最后的走向:也就是主人公的收获是什么?
结局是对观众情感承诺的一个兑现,必须要有一个圆满的回落,可以引发思考,但是不能遗留情感上的不安,有的故事让我们听完之后产生一种对编剧的抱怨,就是听众的情感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所坚信的价值观所需要见到的结局没有出现,比如坏人逍遥法外,善良的人无能为力,这时候,他们会把善良的人带入到自己身上,从而生成一种不公平的感觉,开始向外投射愤怒,如果一个故事的设计者做出这样的情感处理,就是非常的自私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哗众取宠是一种可能,但是更多的原因是编剧希望设置一个意料之外的情节,并且在其中去表达一种暗藏的价值观,来替代我们原本顺利的情节所能够对应的观点,这点野心没能够控制得当,就会引起剧情的情感错位。
比如说有一部影片中有一个杀人犯,整个城市的警察都被他碾压,不管是斗智斗勇,还是狭路相逢,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最后他被一个瞎眼的女孩用小提琴制服,他一个人的性命兑换了无数代表正义和善良的警察、平民的牺牲,当我们看到这种不对等的善恶交换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遗憾和疑问,强大的正义如此脆弱,邪恶的力量如此的强大,最后战胜邪恶的是偶然的运气,那么我们的世界是这样吗?我们当然不会接受这样的一种设计,就会把否定的力量投向编剧,认为自己投入的时间被轻蔑的对待,不负责任的应付。好的故事是让观众不想清醒过来,而不好的故事观众会用清醒报复编剧的狭隘。
为什么会安排出这样的结果呢?编剧自身阅历导致不尊重事实,而更重要的是想创造一种巧合,给最弱小的人拯救世界的力量,对比出一种伟大,这是一种编剧的快感,他和上帝一样的瞬间就能够倾斜双方的实力,所以一个好故事一定要出自一份正向的心态,否则就会因为狭隘的价值观,让自己的情感获得满足而不惜伤害观众的情感。
只有接受了你的情感安排,才会接受你的道理的传播,情感要得到细腻的安抚,价值甚至可以为情感而打折,不用那么明确的要加入某个力量来证明其价值对最后收获的决定性作用。当听众再次回想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感觉情感在流动,没有磕磕绊绊的颠簸。
如何让听众有兴趣?
兴趣来源于生活,和自己越近的故事就会越有兴趣,而远近的距离感塑造却来源于对细节的刻画,所以在描述故事开场的时候要进行场景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一句就足够了,我们看到工作压力,情感问题这个小人物的场景的时候,是有一种好奇的,会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处理的呢?看到主人公一下就陷入到危机的时候,也会思考,结局会怎么样,谁会成为救世主?
我们对于一个好的故事是有一定的固定期望的,比如快乐。我们喜欢体验生活中没有的快乐,所以我们喜欢偶像,我们还喜欢有生活中原来就有的,但是没有发现的快乐,让我们懂得知足,所以我们喜欢小人物的奋斗史。当然我们的预期还包括希望能够增长见识,看到不同的生活,看到全新的世界,所以万平米喜欢科幻片。
我们如何收集故事的素材?
生活平淡如水,哪里有那么多的故事呢?别人的故事很精彩,自己的生活很骨感,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怎么能应对每一次演讲的素材呢?
技巧有三个,第一是体验,第二是以小见大,第三是回顾。
第一,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内心,体察自己的生活,对自己周围保持一种主动的摄取欲望,就和照相大师一定比我们更能够从平凡中找到美好一样,我们也可以让自己时时刻刻在举着镜头,去观望自己周围的变化,某个情景,某个情绪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我们要记住人生的几个时刻:选择的时刻、感恩的时刻、挫折和抱怨的时刻。我们这个时候立即按下拍摄键,抓住这个体验。哪怕只是一个片段,但是片段的积累下,你的情感就有了厚度,就有了化合作用,让你成为一个有感动、有思考、有体验的故事大王。
第二:故事的关键在于价值传输,如何用小的情节去展现大的背景,大的意境,有这样的萃取升华就能够把所有的素材变成打动人的故事,平凡的故事可以讲述的不平凡,只要你有足够的提升意境的能力,你有横向纵向的对比能力,你有对背景的编制能力。
第三:回顾。海明威说过,我们最大的遗憾是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不能够同时的拥有。所以把时间灌入到经历中去,当我们经历了时间的冲洗,会构建出来和当时不一样的视角和体验,我们会将经历叠加到这个故事中去,让他更有深层的意义,再去用自己所构建的新的平台进行回望,我们看到的是个立体的,是个关联的,是个多维度的故事。
用讲故事的心,去过有故事的人生,所有把人生当做故事去度过的人,也一定会受到岁月的滋润,希望大家都变成一个拥有丰富的体验,富有动人故事的演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