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孩子来问我一个问题:朱光潜先生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前半句说的是“消逝”,后半句说的是“永恒”,但是这“消逝”怎会是“美”?
我们常常以为“美”,应该是明媚的,是生机勃勃,是充满正能量的;实际上,“美”,是多样的,既有崇高、优雅之美,也有幽微、伤感、凋零之美。就像一个少女铃铛般的笑声,我们觉得很美,而她梨花带雨的哭泣,我们也觉得很美。
刚好读到顾城的这首诗:
你和春天在一起 就一直生长
你跟秋天在一起 就一直凋谢
你如果跟宇宙万物四季在一起
就一直是有谢也有长,生生不尽
这是生命的本真状态——有消逝,也有永恒,消逝“组成”永恒,永恒“包含”消逝,永恒是一种美,消逝也是一种美,就像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说理,也是审美。——时光如这流水一样,日夜奔流,而我站在河流之上,长叹一声,这长叹必也将随这流水消失无踪,无可奈何;但这声长叹,这发生在3000年前的一瞬,也铭刻在永恒的河流,永不消逝。
生长是一种美,但是凋谢、消逝何尝不是一种美?
正如秋天不是春天的悲剧,秋天只是秋天,青天之下,枝头之上,成熟的自当成熟;秋风乍起,寒露将至,凋谢的自去凋谢。——这都是为了什么?什么也不为,自然为之而已。
佩索阿说:“为什么艺术很美?因为毫无用处。为什么生活丑态百出?因为全是目的、企图和用意。”
美,在无心,在毫无雕饰,在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