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授课内容是线段的比较比较和计算,课堂中通过线段的度量和重叠的方法,让学生将线段的关系整理为大于、小于和等于,并通过符号语言进行表达。例如线段AB、线段CD、线段EF,若有线段AB比线段CD长,我们可以表示为:AB大于(用大于号)CD,线段CD比线段EF短,可以表示为:CD小于(用小于号)EF。并通过折叠,将线段的终点定义归纳出来,让后找出对应的等量关系:分得的两部分相等、较小部分是总长的一半,总长为各部分的二倍。并通过表述式,让学生加强印象。
今天的作业,我通过两个题目来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一个题目,是利用线段及线段上的点来进行线段和差表述的检测。第二个题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及告诉的线段部分长度,求部分线段长度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说明)。从作业批改的情况看,整体还算不错:优秀9本,一般22本,较差2本,纠错及晚交14本。其中的优秀当作业,思路清晰,语言规范,过程性书写很到位,超出了我对学生的预期。在纠错的作业中,主要反映在两方面问题:其一,不知道提前进行顺序的设置,整体思路紊乱,出现了罗列条件,解析与条件分离的情况。第二,语言逻辑不清,缺少必要的条件,只会进行数据计算,不注重因果关系和顺序。出现因为与且和所以的关系不明的情况。
在下午的自习课上,我又重新将题目书写在黑板上,先对图形进行了分析,结合已知条件,理清做题的顺序安排,然后才开始解题书写。在完整板书题目后,我要学生将题目连续读两遍,体会按层次逻辑性做题的语感把握。然后又进行第二解法的尝试,通过一、二解法的对比,让学生拓展对几何的了解:途径不唯一,关键要将知识能贯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