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加上一个长假的闲散生活即将结束,接下来迎来繁忙模式,做一个近期复盘。
最近一个月其实思想上比较忙碌,读了几本书,尹建莉的,幸福的勇气,重温了森田正马的几本关于强迫症的著作,还有一本被讨厌的勇气在读。
曾经看过一位很不错的朋友写的一句话,将来能利用好零碎时间的人,终将获得天下,个人对这句话很以为然。自认为朝着这方面努力,虽然结果不尽如我意。正如最近偶然读到以财富自由为主题的一个专栏里说道,不要瞎操别人的心,要集中注意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效率,换取更多的时间自由,从而创造更多的自我价值这一逻辑体系。我发现我就是太瞎操别人的心,有事没事翻朋友圈看看别人都在做什么,看看喜欢的公众号更新的没有,翻翻小红书。这已经严重得影响了我的正常工作效率,所以这就不属于休闲娱乐。比如中午的时候原计划是抄一下安德鲁斯先生容易错的拼音,整理他的数学错题集。第一项工作也就四五十个字的问题,第二项任务抄了六个题目,然而这两项工作我是到中午两点半结束的,因为写着写着就翻了小红书。
回想这一个月,在一晚上的独处空闲时光里,好像有不止一次计划看书的两个小时却用来看短视频,看小红书本来想学做菜的,但是却上了许多条各种家长里短。
第二个问题,目标性不够,执行力有待提高。比如我计划提前一个月做这件事情,却因为各种原因一拖再拖,自己给自己的原因是这是个难点,那么我先做其他简单的事情吧,但是其实自己给自己的这个理由其实是个敷衍,因为真正开始做才发现,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敷衍,所以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和机会,未来的事情现在做,会给自己机会,未来的事情未来做,意义和价值骤减。
还有一件人生大事,在陪跑安德鲁斯先生学业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得不到满意分数的原因,不单纯是“粗心、知识点掌握不扎实、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等等等这些老生常谈那么简单。在这背后,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性格特点,是对待问题、麻烦的态度。比如让他重抄一遍作文,他会认为是在浪费时间,那么就不能把精神、精力集中在如何写好作文这件事情上,这种学习态度是不端正的,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个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呢?很可能是我们家长平时的语言引导出了问题,我虽然不知道具体是那句话或者那些方面,但是至少接下来可以正面的去纠正,告诉他,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才是最终出路。告诉他如何检查数学试卷,遇到哪种类型的题目该如何解决,后来发现虽然当时他答应了,但是没有照着做,下次做题还是如法炮制上一次的错误做法,那么接下来如何将要求认真的贯彻落实,这是后续要研究的一门课题,也是一门艺术;表面上看是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扎实,所以他总是容易失分,但是实际上是他脑海里没有理清楚这个题目潜在的逻辑思维联系,因为什么条件,然后怎么样,所以能得到这个结果,这个逻辑思维过程要培养出来,不是单纯的讲解这个知识点,而是要让他自己说出来,在脑海里形成这个联系,然后才能谈得上真正理解,融会贯通。
读了尹建莉的书后的一大体会就是要学会观察和放手,但是多年来形成的观念和做法是不容易改变的。尽管如此,在平时观察安德鲁斯先生和妹妹玩耍的时候,我发现确实很多事情他们是可以自己去高效的完成的,那么我便给自己心理暗示,不伸手,任由他们操作,或者我之前给予提示,比如,你必须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事情,你今晚的任务还有什么什么,接下来你可以自由支配;或者你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情一定在这个时间段做完,不然会如何如何。可能我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放手。
输出的意义就是在于整理自己头脑里的碎片状知识,如果靠一时单纯的灵感和短时间的思考,很可能如过眼云烟般消散。把这些东西都写下来,也是理清思路,给自己的头脑一个发掘、整合、深入的机会,给下面的前进一个方向,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