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奥斯汀书会》这部电影中,几个陷入生活困境的人,通过每月阅读一本简·奥斯汀的书籍,然后交流分享,最后都走出了生活困境,过上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这个给予无数读者力量的女子,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呢?她经历了怎样的爱情故事呢?看了这部自传性质的电影,你的心中自然会有答案。
简·奥斯汀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漂亮,爱阅读,喜欢写作,文才出众。当她到了适婚年龄,她的父母希望她嫁给当地一个声名显赫、富裕的格瑞沙姆夫人的侄子韦斯理,但简·奥斯汀并不爱这个富翁财产的继承人、有远大前程的青年,她不能和一个不爱的人结婚。
和一个不爱的人不能结婚,尽管这个人家财万贯。那么和一个爱的人应该可以结婚了吧?结果还是不能。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韦斯理追求简·奥斯汀的时候,另一个年轻人汤姆·勒弗罗伊出现了。他是一个爱兰尔的实习律师,英俊潇洒、桀傲不羁,和简的哥哥亨利一起来汉普郡游玩,与简相识,在相处过程中,这两个心灵相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年轻人相爱了。可这个时候的勒弗罗伊是个穷小子,他和他的家人都必须依赖当法官的舅舅生活,而舅舅并不同意他和简的婚事,后来他们决定私奔,但在私奔途中,简无意中看到了勒弗罗伊母亲给他的一封信,知道了他们一家必须依赖他在舅舅那里实习寄回的钱生活,而私奔意味着他将失去一切:名誉、地位、经济来源,那么他的家人怎么办?
在感情与理智面前,简选择了理智,她果断地离开了深爱着的男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从此与家人一起生活,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写作中,创作了《傲慢与偏见》、《爱玛》、《理智与情感》等六部著作,直到她42岁时因病去世,终生未婚。
简·奥斯汀是一个思想独立、勇敢做自己的人,试想,如果她选择了与勒弗罗伊的爱情,那么婚后势必陷入各种困境,首先就是经济的困境。正如鲁迅先生在《伤逝》中所说的:“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附丽”,经济的困境带来的,是生活的困境,进而是感情的困境。所以简的选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与其让感情在困窘中油尽灯枯,不如抽身而退,让他成为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在简·奥斯汀的小说中,那些经历磨难的年轻人最后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和相爱的人幸福生活在一起。这或许她是把自己的爱情经历投注其中,以期望的完美结局。尽管并不完美的现实让人觉得有些惋惜,但爱过就是不遗憾。何况,如果简成为一个幸福或不幸福的妻子,是否还能成为一个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平起平坐的作家”?
正是因为她有这样的情感经历,简·奥斯汀笔下的理想婚姻除了平等、尊重以外,还有自由和理解,她希望以此来帮助人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从而找到自我,实现自我。所以她的作品影响了很多身处情感困境中的读者,让她们通过阅读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
尼采在他自己一生的不同时期,一直不断地在发出同一个呼吁,那就是——“成为你自己”。像简·奥斯汀一样,不受别人思想的裹挟,成为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赋予自己的意义。
成为你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