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我的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很吃力,也很无效。作为一个小学到初中都是优等生的我,在高中有着很深的挫败感和无助。
老师是喜欢我的,认为我很努力。但是看到考试结果,老师比我更加失望。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于是认定自己是读不好书,资质一般的中庸者,从来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此后工作也是成绩一般,没有任何大的突破。
直到2018年接触唯库的微课学习,学习了文案写作,然后依次学逻辑学演讲学写作……慢慢有了一些对逻辑思维的了解,对知识系统框架的认知。今天读了阿何老师的书,才明白自己高中成绩不好的原因。
阿何老师说很多人都是假勤奋,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没有思考,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因为我读书就是题海战术,遇到难题就放弃,总想着以后再啃这些难题,于是题目做来做去都是我自己会的,不会的永远都放在一边,然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去深入研究了……所以不会的还是不会。比如听课记笔记,照着讲义抄一遍,和自己做一遍思维导图,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书里比较实用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把大目标拆分成若干小目标,然后反复练习,最后进行整合练习,我就没有整合练习的意识,现在想起来,觉得做好知识梳理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全局观,而不是学到知识都是乱七八糟无法管理。
小进步小奖励,大进步大奖励,设置奖励机制对人是非常有动力的,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为什么非要自己苦苦学习呢?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器是工具,更是思维。思考足够多,方法就越优,做事也就更有效率。有时候不加思考的做事,会出现瞎忙的状况,还不如不做。所以思维的懒散,身体的勤奋是假象,假勤奋说的就是我读书的状态。
书里有一些关于阿何老师对出现突发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他认为突发事件不合情但合理。
我认为突发事件是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这是考验一个人综合能力和软实力的表现。比如单位突发火灾,第一时间打119地球人都知道,但是然后呢?普通员工们的反应就是跑到安全地带,聚在一起讨论火势了,领导则会非常沉着冷静,安排一部分人检查受灾情况,人员伤亡,针对救援和安抚的布置工作,联系保险公司协商赔偿,想办法封锁消息,不让媒体报道,将单位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突发事件都是考验一个人过往的经验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没有人喜欢突发事件,但是面对突发事件,你是怀着一颗看热闹的心一笑而过,还是把自己当作当事人在心里演练一番,这就是日积月累的差距。
我曾经是客运站的客服人员,遇到很多旅客投诉,后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发现班车晚点最让旅客很焦虑,因为他们不知道要晚点多久,如果告知他们准确地晚点时间,他们会安心等待。
但是如果停班了,他们会抓狂,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停班是突发状况呀,突然被告知没车意味着行程要大改变,甚至取消。
作为客服人员,如果提前准备好了应对方法,在安抚旅客情绪上就会容易很多,毕竟旅客只想解决问题,如果你都没办法解决他的顾虑,那么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能否快速安抚旅客,这是评判客服能力的标准。
如果不想生活出现突发事件,还是多准备pla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