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性之中最可悲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都梦想着天边有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能欣赏今天就盛开在我们窗外的玫瑰花。
2
既然意外不能避免,那就把它当做一场冒险;
就算辛苦不能被人看见,也要对自己说声谢谢。
就像一位作家所说:“这世界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面对生活的泥泞,如果自己不拼命爬起来,身边的人帮助几乎起不到任何帮助,甚至只会让他们也沾得一身泥。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别人的一万句鼓励安慰,都抵不上自己爬起来后的一句“没事,都会过去的”。
3
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借力使力
“得寸”才能“进尺”
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主仆二人在野外露宿。一天晚上,主人搭起了帐篷,在其中安静地看书,忽然他的仆人伸进头来说:“主人啊,外面好冷啊,您能不能允许我将头伸进帐篷里暖和一下?”主人是很善良的,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
过了一会,仆人说道:“主人啊,我的头暖和了,可是脖子还冷得要命,您能不能允许我把上半身也伸进来呢?”主人又同意了,可是帐篷太小,主人只好把自己的桌子向外挪了挪。
又过了一会,仆人又说:“主人啊,您能不能允许我把脚伸进来呢?我这样一部分冷,一部分热,又倾斜着身子,实在很难受啊。”主人又同意了,可是帐篷太小,两个人实在太挤,他只好搬到了帐篷外面。
仆人没有直接向主人提出要进到帐篷里取暖,那样,多半不会得到主人的同意。而是将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的阶段,步步为营,不仅主人会答应一个一个小小的要求,而且自己也在一步步地靠近目标。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与之类似,在《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
齐国有个人叫冯谖,家里贫穷,不能解决温饱,便寄食到孟尝君门下。当时的孟尝君收留了许多有才能的门客。根据特长的不同,一般的门客饭食中有鱼,高一级的门客出行可以配车。冯谖初来乍到,孟尝君的仆人都没有太高看他。过了几天,冯谖就击剑而歌:“我们还是回去吧,吃的食物中都没有鱼!”仆人告知孟尝君后,孟尝君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又过了几天,冯谖又击剑高歌:“我们还是回去吧,出行的时候都没有车可以座!”仆人又耐着性子转告了孟尝君,孟尝君想了想,又答应了他委婉的请求。所有人都以为这下该满意了,谁知过了几天,又击剑高歌:“我们还是回去吧,我不能养活自己的家!”仆人便生气地把孟尝君叫了过来,孟尝君问道:“你的家中还有什么人吗?”冯谖答道:“有年迈的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将其母亲接来,供给衣食,安排住宿。这下,冯谖再也不击剑高歌了。
冯谖也是巧妙地利用了登门槛效应,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将要求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提出,步步为营,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然,冯谖也并不只是一味索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冯谖的确是位人才,孟尝君地位的稳固,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历史的故事中回到现实中来,这种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但是,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要的时候,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在这个过程中,就免不了要向一些人求助。
于是,能否有效获得他人的帮助,就成了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想请别人做一件事,如果一下子提出全部请求,往往会让人家觉得太唐突,从而拒绝你的请求。而如果化整为零,先请他做开头的一小部分,再一点一点请他做接下来的部分,别人往往会想,既然都开始做了,就善始善终吧,于是就会帮忙到底。
当销售人员想要推销一件新产品时,他在展开他的销售策略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要求消费者买下,而是先介绍产品的用途以及性能,然后说出该产品的特点,再说该产品为什么特别适合你,如果消费者依然没有买下的意思,他就会先送你免费的试用装,一般人都不会拒绝免费得来的东西。而如果用得得心应手,以后就会源源不断地购买。
当顾客选购衣服时,有经验的售货员一般不会直接劝说消费者买下,而是不怕麻烦地让顾客反复试穿。当顾客将衣服穿在身上时,他又会不断地称赞。顾客顿时笑逐颜开之后,就会很高兴地买下衣服。这都是利用了登门槛效应。